经过好几天的研究,孔令贤的团队有了大突破,将最后一块证明拼图补充完整!
之前他们从DON毒素入手,发现Fhb7编码的蛋白可以打开DON毒素的环氧基团,并催化其形成谷胱甘肽加合物(DONGSH),从而产生解毒效应。
然后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Fhb7具有广谱解毒功能。
即可以对3ADON、15ADON、NIV、T2、HT2、FusX、Das等一系列镰刀菌属分泌的毒素,进行GSH衍生化!
这种广泛的解毒能力,也使Fhb7对镰刀菌属病原菌具有广谱抗性,其转基因植株对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均表现明显抗性。
在发现了Fnb7的作用后,他们再次探索,Fnb7从何而来,它的同源基因在哪?
这几个月的研究,他们发现整个植物界都没有Fhb7的同源基因,但从植物内生真菌Epichlo基因组找到了97的相似片段。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二倍体长穗偃麦草在早期可能与Epichlo形成共生体,通过基因水平转移,将EpichloFhb7的DNA整合到长穗偃麦草基因组中,从而进化出抗镰刀菌属病原菌侵染的功能!
这个发现,也首次提供了真核生物间,核基因组DNA水平转移的功能性证据。
孔令贤已经能够料想到,他们团队的研究不仅解决了小麦赤霉病的问题,还能为那些致力于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谷物基因组学、植物基因组进化、植物遗传修饰、植物育种(特别是抗病性)的研究人员提供帮助。
甚至还能引起世界各国决策者的广泛关注!
孔令贤握着手中厚厚的证明资料,长舒了一口气,华国的农学基因研究,将会在国际上发出声音,响彻云霄!
“叮咚!”
他的手机忽然弹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