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兴还没有想好汽车品牌的名字,但集团公司的注册流程在五月已经完毕,因为需要符合命名规则,所以相较于香江的“香江碳硅集团”,申城这边多了对行业描述的两个字,成为“申城碳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按照集团成立的法规要求,申城碳硅科技集团之下设立了5个子公司,而以现在与预计的业务展开,主要的是“申城碳硅新能源”、“申城碳硅供应链管理”两家,次要的则是“碳硅投资”、“碳硅材料”以及“碳硅技术服务”三家。
截止到目前为止,电车项目的团队规模包括俞兴本人在内是43人。
所以,秘书章阳煦略微迷惑的询问老板,为什么要注册那么多公司,而得到的答案很让他心悦诚服——“好听啊,碳硅集团比碳硅公司好听。”
不过,相较于电车这种看起来似乎没那么靠谱的东西,章阳煦还是觉得“上市公司”这种名头的光环会更加受人尊重。
因为普遍感受到海外上市的不确定性在增加,所以,不管俞兴还是百晓生,又或者高盛、摩根都在加倍工作,冲刺渐渐黯淡的IPO窗口。
五月第一周的时间一过,摩根与高盛就初步协商定下来向纳斯达克递交申请书的日期是本月的最后一天,而考虑到SEC审核的周期一般在46个月,百晓生如能通过,或许最迟能在11月左右上市。
“要到11月?这几个月时间可能会进一步出现不确定性吧,我们就不能再快一些吗?”
俞兴听到具体时间后便询问了高盛对接的负责人史密斯。
史密斯是用流利的中文回应了疑问:“当然可以,不然你以为我们现在在干什么?我们希望能在两个月之内结束SEC的审核,然后一周路演,一天定价,俞总,最早到7月份,你也许就能到纳斯达克敲钟了。”
不得不说,因为有一部分的注意力放在电车项目之上,俞兴从正式筹备上市以来就没有太多兴奋的感觉,但真正听到这样临近的日期,他的神经还是有种愉快的跳动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