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之境,不由得大是振奋,他对崔雍说,你义山兄,在总角(儿童)之年,识者便赞他有才,今日读到文章,义山不只是有才,而是有八斗之才,你和衮儿要亲近义山,随他学习。
次日一早,崔可大在正衙接见李义山,问起李义山文章出处,李义山说,愚侄先由父亲启蒙识字,又得处士叔教授五经和古文;上山玉阳学道,诵了道教诸经,下山得(白)乐天公指点,不怯于作诗;更得令狐公半夜传书,学写了骈文,其后三试礼部,又随校书郎子直兄,学作了时务策;更兼经年为人抄书,所学甚是庞杂。愚侄转益多师,文出多孔,却也不知所出。
崔可大听完大为感慨,说道,原来义山尽得了令狐相国章奏之学。
从事杜胜来问,崔大夫,时值早衙,可议事否?
崔可大高声说,今日早衙不开,诸位自行理事。
元和十四年到长庆二年(819—822年),崔可大在太原,十年之后,大和六年到大和七年(832—833年),李义山也到了太原,太原五胡杂居,与中原大有不同,崔可大与李义山说起太原种种,不觉已到午时。二人用过餐食,继续交谈,崔可大对令狐壳士为人为政、为文为诗都不无好奇,又说到令狐诸子,不觉日已西下。
从事李潘来问,崔大夫,时届晚衙,可议事否?
崔可大高声说,今日晚衙不开,诸位自行散值。
崔可大问了李义山三试礼部的阅历,叹息说,你表叔平生憾事,就是明经登科,不是进士出身,便多了几年蹉跎,如今只能寄望雍衮二子了,他二人顺从好学,但是众人宠爱,不免畏苦畏难,你如他们一般年纪,已经出门求仕了,义山,你要多多提携两位弟弟。
李义山说,两位贤弟,聪颖机悟,只要勤学,定能登科,愚侄愿与两位贤弟共习经义。
崔可大说,义山,华州城南,少华山中,悬崖之上,有一座古寺,名叫潜龙寺,是个清静所在,表叔愿送你到寺中温习举业,雍衮二子,随你一同读书,你们吃住就在寺中。如要草拟章奏,从事杜李为你送去,你有七步成章之才,定不会耽误公事。现已时近岁除,上元节之后,你们便去南山读书,你看可好?
李义山不曾预料,崔可大辟他为掾属,原是为与两位公子共读,但举业公事两不误,于李义山却是最好的安排,他便欣然同意了。
旬日前,大和七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