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荏苒,一晃便是年半时间过去。
自从永宁三年岁末大朝会上,宁太后将军国大权交予陆沉,大齐便进入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
整个永宁四年,各项新政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推进,各级官府的面貌焕然一新,百姓们的生活条件有所好转。
虽然距离陆沉理想中的目标还比较遥远,但是大江南北各地生机勃勃的景象摆在所有人面前,这种充满希望的环境让绝大多数人都愿意投入其中,为国朝的兴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即便宁太后表明态度让权给秦王府,而且她会在一个合适的时机退位让贤,仍然挡不住有人兵行险着。
永宁四年四月下旬和九月上旬,陆沉遭遇两次较大规模的刺杀和伏击,这还是他将苏云青和尹尚辅闲置、内部基本没有隐患的前提下,朝野一些死硬派份子依旧不甘心,此外那种疑似下毒和行刺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
陆沉对这些人肯定不会心软,说一句斩草除根并不为过,但他没有刻意扩大株连,毕竟宁太后和两位宰相都希望大局能保持稳定,这样大齐才能继续快速地提升国力。
在这种大势一片向好、偶有杂音出现的局势里,时间终于来到永宁五年。
通过两年多的经营,陆沉在尊重两位宰相的基础上,已经逐渐掌握住朝堂大权,他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军方和总理新政衙门,各部衙都有他信得过的重臣。
与此同时,军权的调整和军队的调动逐步开展。
陈澜钰卸任禁军主帅,此职由安陆侯刘守光接任。
江南大营维持现状,主帅则由段作章接替霍真,后者重回战时领兵大将的序列。
河阳军、安平军、清徐军奉命调防京城,接手京畿地区的防务。
原先镇守京城的各军,除飞羽军和盘龙军继续留下坐镇之外,定北、广陵、飞云、来安四军和定州境内的七星军相继北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