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六年,暮春四月。
这是新政推行至今的第九年,也是大秦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
就在两个多月前的初春,朝廷发布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公报,将这五年来取得的成果以浅显直白的方式昭告天下,涵盖农耕、民生、水利、道路、卫生、学堂、工坊、商贸等多个方面,这可谓是开天辟地第一次。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真切详细地了解这片土地的概貌。
得益于前四年新政推行打下的基础,再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整施行,大秦从上到下的变化虽然谈不上日新月异,但是让人实实在在地看到昂扬向上的发展趋势。
农耕一直是陆沉极为关注的重点,从最初的经界法到清丈田亩再到改良版的摊丁入亩,配合在全国范围推行的户等制,有效地缓解和抑制土地兼并的顽疾。陆沉很清楚王朝周期律难以改变,他在世的时候固然没人敢作死,但是一两百年后或许又会陷入历史的轮回,因此他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力。
他并未因此推行各种冒进的政策,坚持以农业为本,从兴修水利、培育良种、改良农具到研究农耕技艺,一边慢慢减轻农民的负担一边想方设法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并且于大同四年正式将农学列为科举内容之一。
这件事着实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一阵骚动,毕竟圣人之言是千百年来无数读书人奉行的圭臬,如今朝廷要将农桑之事引入神圣的科场,很多人一时间转不过这个弯,甚至包括朝中的一些大臣。
好在内阁首辅许佐与六位阁臣坚定不移地站在天子这边,再加上军方一如既往地唯天子马首是瞻,最终这项国策还是磕磕绊绊地推行下去。
除了堪为国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初具雏形的商业同样是陆沉注重的领域,以大秦如今辽阔的疆域,光是满足内部循环就会创造无尽的财富。
而在这个基础之上,陆沉的视线已经投向遥远的异域。
苏云青带着大批原织经司的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