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舟,贴合计算机语境的行话为帆。
“无问斋三问”这规矩,可是无问僧自家定的,他心里自然门儿清。不过,他没急着直接解答,反而抛了个回旋球:“倘若这规律里头藏着两个‘变量’,那我倒要问问你,这‘变量’是啥?它们各自的‘权重’又是如何分配与影响的?”
这一开口,明摆着是要用王禹翔的“专业语言”来交流了。王禹翔一听,脸上顿时乐开了花,他知道无问僧的脾性,这位老师可不爱空口谈理论,非得有点儿“实惠”才肯开金口。于是,他起身,双手一拱,做了个揖,笑道:“老师您学富五车,博古通今,还望您能指点迷津!”
王禹翔这一手挺绝的,说白了就是变着法儿把拍马屁当做送“礼”,而无问僧呢,也乐意接这“礼”。不接可不成,不然回头还得想法子还礼,那可就麻烦了,总不能也回个拍王禹翔马屁的大礼包吧?
“哟~”无问僧故作嫌弃地扇了扇鼻子,“看来咱们这儿又要多出一位马屁高手了?行吧行吧,我这人就爱听好听的,多一个也无妨。”
说罢,无问僧正色起来,踱步至白板前,翻开新一页,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店铺的轮廓,周围则是商业街与住宅区环绕。
“你瞧,”无问僧指着白板,“每个零售店都有俩‘半径’。头一个是生活半径,比如我家到附近中学440米,小学400米,幼儿园430米,再到菜市场450米,大超市480米,医院1200米…这些都是日常活动的‘生活半径’。500米以内,抬腿就走;再远点,开车十分钟搞定,停车都算在内了,所以停车位也挺关键。”
“第二个‘半径’是社交半径,我说的是面对面那种,不是手机屏幕上的点赞评论。这种社交,得看时间成本,超过90分钟的路程,对咱们的‘社交半径’影响可就大了。比如接孩子顺道买菜,这是生活半径;朋友约你喝茶谈事,那地点就是你的社交半径。”
“生活半径、社交半径,在咱们计算机语言的逻辑里,都可以视为与时间紧密相关的参数‘变量’…,翔子,你说,这两个‘半径’,是4721规律里的什么类别的‘参数变量’呢?权重如何配置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