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老师说啥了?”张金枇于是又把无问僧的问题复述了一遍。
无问僧讲课,那可是出了名的较真。面对王禹翔的提问,他直接套用王禹翔的专业行话,什么“生活半径”、“社交半径”、“时间参数”一股脑儿地往外倒,全是为了精准对接王禹翔的思维频道,力求从头至尾,每个回答都能让王禹翔心服口服。至于旁人能否消化,嘿,那可不是他关心的,只要王禹翔点头,他就满意。旁人若是听不懂,自个儿去找王禹翔求解或者重提问题,哪怕问题雷同得跟复制粘贴似的,换了个人,无问僧也能给出花样翻新的答案。他这回答的功夫,简直就是用来彰显自己水平的金字招牌。所以,此刻见王禹翔对他的精心解答置若罔闻,他能忍住不跳脚,已是极大的修养了。
这可不是无问僧突然性情大变,实在是他自己讲得越来越起劲,满心指望王禹翔能跟他一搭一唱,好让他尽情挥洒。这便是无问僧讲课的独特风格,为啥他乐意学生跟他“杠”上?因为杠的时候,往往能激发他自己的思维火花嘛。
可偏偏这时候,王禹翔的心思早飘到九霄云外去了。听了张金枇转述无问僧的问题,他随口吐出了几个词:“消费体验?消费意愿?消费需求?”
眼瞅着无问僧的火气又要窜上来了,王禹翔连忙赔罪:“老师,对不住啦,我脑子刚才‘宕机’了!”
无问僧倒是没真生气,耐心地追问:“那你在想啥呢?”
王禹翔倒也爽快,直言不讳:“门店商业BI的事儿。”
无问僧一听,王禹翔这算是回过神来了,而且琢磨的门店商业BI还是他的拿手好戏,立刻精神振奋,干劲十足:“翔子啊,设计商业BI参数时,参数设计分主观客观,消费体验、消费意愿这些,都是主观的,不好拿捏。我之前提的时间参数,那就是个客观的,客观参数在BI里才更容易施展拳脚…听仔细了,现在我说第二个客观参数——‘厌倦频度’。”说着,无问僧在白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这几个大字。
他转过身,一脸和蔼地望着王禹翔,耐心讲解:“厌倦频度,你想想,三文鱼再爱吃,也不能天天吃吧?人嘛,天生就对新奇感兴趣,对旧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