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炙烤人命,几百个县颗粒无收,遍地饿殍,几百万人被活活饿Si。可就这般惨剧,清廷仍然横征暴敛,不把人命当回事。百姓无法生存,只能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嘉庆年间被镇压的起义接连不断,朝廷也没能当回事,杀的杀,埋的埋。
道光二十二年,更是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做出此等丧权辱国之事,还不许民间有异议,如何叫人能不愤?
洪秀全起义在广西打出了名头来,这不就证明了终有一日,清廷必将被一GU新势力取而代之?他虽不完全认同洪秀全的观念,但是他愿意支持他们反击清政府。太平天国一直在被镇压,可革命之火远远没有结束,他们这批被缉捕追拿,也还会有后者承继上来,他要等,等着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
徐谨礼无法和父亲谈及清廷的腐朽和无能,他并不能理解,既是如此,便只好远去。
清廷要来追捕他,在国内往哪里逃都是逃不了的,终会有被杀头的一天,只能去大洋彼岸。他身上的盘缠并不够他再回到剑桥读书,只能往近处去,下南洋。
明清期间海禁不断,顺治诏令有云:“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私自出海就是Si罪一条,直到雍正五年才取消南洋禁令,但出洋仍被视为背叛朝廷、弃绝王化,到了国内上岸就要被制裁。
他这一走,一旦真过了海,说不定这辈子就再也回不来了……
他在路上往前走着,一直感觉有谁跟在他身后,但他一回头又没看见人。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