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垂泪而依之民。”
“景非我一人之国,一人之功,是天下人之国,天下人之功,以一人之功而废黜国家,再兴大周,实为视万民功绩于不顾。”
晟武十六年八月,楚世昭在长安外设立了万民碑,上面刻满了那些为战事而牺牲的名字。
同月,楚世昭回到了应天府,他将长安视为二都,而应天府才是大景的真正国都。
晟武十六年九月,楚世昭深知天下之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故此,他不为自己的功绩而沾沾自喜,致力于使百姓富庶之事。
深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楚世昭任用了以文俞、桓盛为首的官员,开启了晟武新政。
竭力整顿吏治,以缓解统治危机。
大景立国以来,长年累月处于战争状态,国家制度甚为苛刻严厉,各地官员治理国家,皆以考成法的方式,追求政绩,为政苛刻,治下的百姓压力颇重。
许多官员为了取得政绩,不惜制造冤假错案,这让楚世昭颇为头疼。
任何政策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用久了,就会出现变化。
考成法的出发点,是让官员们兢兢业业,避免出现那种松弛感极佳,不务正业的官员。
可是太过于追求业绩,使用末位淘汰制的方式,就会逼迫官员去做事,有些地方明明没有什么案子,可是没有案子等于说是没有政绩,那么按照考成法,一个没有政绩的官员是不能升迁,只能滞留的。
那些渴望进步,想要在新生国家之中有一席之地的官员,就会想尽办法去创造业绩。
更有甚者是通过弄虚造假的方式创造政绩。
打个比方,比如说每年秋收,假设扬州这个地方的粮食产量是一万石,但是当地的官员为了取得额外的政绩,他上报朝廷,说扬州今年的秋收大涨,一共有十万石的粮食产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