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他而言,世间之人、之物、之事,皆可为我所用。
但求结果,而不问过程。
以错误的方式得出正确的答案,亦不为过。
三先生则倡导教化,欲以儒家之礼仪道德,泽被苍生。诸葛间认同三先生之理念,故而拜入门下。
苏景和三先生的之争,本是思想文脉之辩。
可是,夫子东海寻仙之后。
书院之内,争论愈发激烈,双方弟子争论不休,三先生与四先生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
二先生与大先生亦牵涉其中,终致大先生负气前往大齐。
二先生则身染重病。
三先生亦心灰意冷。
苏景带着弟子入了朝廷,三先生守在书院。
身为三先生的弟子,本应该远离朝堂。如今诸葛间步入仕途,在书院同窗之中,多有非议,以为另择文脉。
是为“背叛师门”,不为人耻,岂不是寒了先生的心。
书院之中,亦有不少弟子,暗中归附这位师叔,可是从未有如此明目张胆者。
苏景对此极为重视,给予诸葛间极高的礼遇,大有“千金买马骨”之意,任命他为军机大学士,赋予其参议军务之重权。
诸葛间此举,实有苦衷。
他始终秉持教化之理念,但见三先生心灰意冷,书院人心涣散。
故而,他感念先生的恩德,即便背负骂名,亦要为三先生做些什么,以朝堂为突破,寻求破局之道。
世上再无“静月湖”种豆南山下的“静月先生”,只有“诸葛大学生。”
诸葛间内心叹了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