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俗语,让人不住对着孩子夸赞。
万般宠爱之下的小鸣嘉隐约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不同,不光是因为本家背景,还因为他只有爹爹,没有娘亲,书院里也有一小童幼年失了娘亲,什么没娘的孩子最可怜、没娘的孩子没人疼的话小鸣嘉也听人说过,但也没觉得自己有多可怜,两个爹爹待他都极好,只是偶尔有那么一点点不好罢了。
沧熙城第一大户人家的小少爷的身份自然让小鸣嘉自去书院的那天就备受关注,书院里的孩童们自然没看清那么多的利害关系,但家中双亲还是会多多少少在孩子耳边叮嘱着要巴结好了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小少爷,小鸣嘉在书院呆得越久,通晓的事理也就越来越多,其中的利害不用家中长辈点明也明白了一些。
就像他喜欢木匠小孩儿从他家的爹爹那儿得来的木制小玩意儿,小鸣嘉会眼馋地想尽千方百计地要讨好以换一副来一样,不止是小鸣嘉,书院里其他孩子也是如此。
早慧的孩子太早晓得了人情冷暖,也就多了一分堤防,出于骨子里野兽的直觉,天生的就知道该如何进退,比起小鸣嘉的爹爹晋俞敖内外皆冷的性子,小鸣嘉却在日后成了外面热闹非凡,内在却是清冷的薄凉性子来。
小鸣嘉去书院不久,私下里传着小鸣嘉他一直未露面的娘亲体弱多病留在了皇都养病,也有一同玩乐的孩子当面问过小鸣嘉,小鸣嘉都直接挑了其他话题去了,等和孩童们一起玩得熟了,孩子们也就忘了家中父母的嘱托,和小鸣嘉混成了一片。
小鸣嘉也暗地里纠结过爹娘这个问题,但从来没当着两个爹爹的面问过,等到知道水根爹爹大大的肚里藏着一个小妹妹时,才恍然大悟,自己也是这么出来的吧。
不过那个教小鸣嘉等得太久的妹妹,小鸣嘉已经失去了那份兴致和耐性,书院里有姊妹的孩子都说自家姊妹的不是,这让小鸣嘉就更是不怎么期盼了,小心眼、鼻涕邋遢、嗓门大、小气吧啦……小鸣嘉在想怎么会有这样的小孩儿呢,可真是令人生厌,这样的孩子还是不要做他的妹妹的好,还是小忻表弟听话一些。
自冬至后书院的孩童就少了许多,天冷了,先生也不强求半大的孩童往书院去,小鸣嘉觉得自上回的中秋打火把之后,突然书院就冷清了,心中甚是怀恋。书院里自然也不乏好学者和如小鸣嘉一样被逼着去的,本来不同先生教导的孩童都被集中在了一处,由先生们轮值照看。
一同玩耍的人少了,小鸣嘉上学堂的兴味低了不少,在撒完尿钻进被窝时,小鸣嘉贪恋地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