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夷光来到工部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工部现有的精神面貌,她设下奖赏,若是一人能够改进一项技术,她便为这些人请功,她拿出自己在苏州为灌钢法实践者请功的例子,鼓励这些人发明创造。
其次,薛夷光规定每年工部都可设下评比,只要创造出于社会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参加评比,且奖赏丰厚。
薛夷光很明白,有些东西确实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人们在尝到甜头后,思想观念才会慢慢发生改变,政策的改革可以很快,但是思想的变革却需要很长时间。
令薛夷光高兴的是,等她到工部不到半年的时间,工部便有人给了她惊喜。
薛夷光看着面前的依靠水力来带动的纺纱机,心中满是惊喜,这便是水力纺纱机了。她记得在前世的历史中的元代,就有水力大纺车的出现,如今大魏也出现了,只能说是历史总是相似。
“如果将这个水力大纺车和苏州现在正在使用的织布机结合起来呢?”说实话,薛夷光对纺纱机并没有太多的研究,前世学习历史的时候也只是学了个皮毛,她是加载上黄四娘的红包,结合前世的记忆才将珍妮纺纱机做了出来,至于后面的水力纺纱机什么的她就无能为力了。
所以说面前的水力大纺车让薛夷光十分高兴,她始终认为工业的变革绝不可能依靠她一个人就完成,她只能给予启蒙,后面的发展却需要全大魏的人共同来努力,一个国家的富强绝不仅仅依靠一个人可以,它需要整个国家百姓共同来完成。
做出这水力大纺车的王钊听后问道:“大人所说的是苏州纺纱机?”其实那纺纱机因为有由薛夷光带到苏州的,苏州的人一开始称之为永嘉纺纱机,但是后来薛夷光拒绝这个名字,所以最后就称为苏州纺纱机了。
“是的。”薛夷光点头。
“应当是可以的。”王钊听后思考了一番,最后点头道:“万事万物都是相同的,纺纱机更是如此。”
薛夷光听到王钊这句话,只觉得对方果然是大佬。这个世界上的人才绝不仅仅是来自西方,其实在大魏人才更多,只是他们缺少鼓励和培育而已。
“王大人真人才也。”薛夷光赞道:“王大人可去工部奖惩处领纹银百两作为奖励,之后王大人若是再做出两者结合的纺纱机,我便为大人亲自向太子和陛下请功。”
王钊听后极为激动,对于一个只有八品的工部官员来说,百两纹银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他为着研究这些东西,耗费了不少钱财,连嫁女儿都没有陪嫁太多的嫁妆,惹得女儿被婆家看不起,如今他有这百两纹银也能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