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政的时间再长一些,农民起义未尝不会出现,大魏迎来覆灭也是可能的。
这就是将君主捧向云端,权力没有了制约才造成的后果,而将君主捧得这么高的思想便是儒学。
天兴帝沉默了许久后,最终看向薛夷光道:“阿瑶,不是我舍不得这尊贵的身份,而是现在我们的改革需要一位能够掌控全局,震慑的住朝臣的帝王。百家思想并进确实应该,但是这个过程急不得。”
“大魏皇室若是能够在百家思想中都有着尊贵的地位,最应当树立的不是权力,而是威望。”薛夷光如何不知道天兴帝的顾虑,她不知道以后的大魏适不适合共和等制度,但是现在的大魏是绝对不可能运用共和民主等制度的,这是生产力发展等方面的不允许。
“若是我们给了百家机会,他们又如何不会尊敬皇室,尊敬您?”薛夷光说道,“春秋战国时期如此动荡,诸王并存,各种思想并进,但诸子百家依旧没有撼动诸王的地位。”
“我们要的不是一个君权的削弱,而是一个思想的开放。”薛夷光说道:“相反,为了自己的学术思想,这些学者会更卖力地向君王推荐自己的思想,作为君王选择谁这个主动权都在您的手中。”
她之前就说过儒家是为统治者所服务的,同样诸子百家也都是为了君主,为了统治者服务,这些百家学说要想继续发展下去,就是要得到君王的支持,支持谁,扶持谁,这个主动权一直都掌握在君王的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您可以选拔和任用更适合国家的学说,比如法学等等。”薛夷光说到这,又笑道:“恕我直言,大魏的律法应当好好再修订一下。”律法这个东西绝不是修订好了就永远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律法应当是每年都应当就各种漏洞做出修补,大魏律确实需要更进一步的修订。
群里的大佬们听到薛夷光的说法,同昌公主感叹道:“我觉得我如果是天兴帝,我已经被群主说服了。”
“那是你立场不坚定。”班昭先是怼了一句,痛快了嘴,然后说道:“群主的思想已经趋近于成熟,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理念。”
“冯妹妹觉得呢?”巴清觉得这样的事情还是应该问专业人士的意见,这里最有资格点评的就应当是冯有了。
“群主已经不是我刚进群时的群主了。”冯有想起来自己刚进群的时候,自己手把手教薛夷光怎么做符合大魏的革新变法,这么多年过去了,群主的成长很快,从原本只能从历史中找答案,变成了现在已经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
“她进步地很快,就像班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