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支出占大头不难理解,毕竟行商队需要供养,可其中一项损耗费却高得惊人,去隔壁问了三哥才知道,某些珍惜物品碰上了,队伍就会采买,可随着行商走动,却因时间太久不能用了,故而全算进损耗里。
岭南荔枝就是一例,时下成批量的果园少,又因此物产量对雨水、天气的要求极高,好货往往是可遇不可求,每年夏日,都是凭着运气采买。若是运气好,在商队回程的时候碰上好果子,通常能存留三成好果带回京城,极好的情况能留下五成。但若是运气极差,在商途开始时就遇上了好果,即便采买了,能带回去的往往也不过个位数。
曾有人提过遇到好果就立即送回的想法,但每次行商都是有严密安排的,什么人做什么事,都有JiNg确的计划,确定的重要项目自然会派多些人备着。可如荔枝这物,即使带回去,普通民众也消费不起,通常只用作达官贵人充面子的玩意,卖个夏日新鲜罢了,相b百货,那叫一个数量少利润低,且多得是好物能代替,想来想去实在麻烦,就g脆将此事搁置了。
这两处本质上是同一个问题,商铺的伙计不想得罪点名要这些物件的老客户纷纷许诺,行商的队伍却嫌这些物件不够有价值懒得上心,究其根本还是货源和运输都不够稳定,且利益不够大的原因。若是能想办法解决这事,倒是皆大欢喜。
季珩默默记下,思索着去江南要好好研究研究。
江南的生意除了行商采买,主要是母亲留下的十多家织厂和三十来家茶铺。她打开布行送来的名录,想要将布料类别再梳理一遍。忽地想起前段时间三哥送去给她做轻衫的那几匹翠水薄纱,算日子应当是做好了,问了琴心,说是收在床边的箱子里。
看了大半日文书材料,也正是时候动一动,她起身舒展半刻,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