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城是件技术活,皇帝在梧州有大炮,瑾王在汕州城上也有大炮。结果就是瑾王守着汕州不动,看样子有死守的嫌疑。
秦王看着下两天雨停一天的天气,脑袋瓜子转得飞快。刚刚收到杨宣德的密信,说事情有了一些眉目,这边的战场得尽快收拾好。
瑾王闭城不出
22、去幽州 。。。
,皇帝让赫州的兵马直接攻打瑾王的后备军队,瑾王被前后夹击在赫州的人马只能来到汕州汇集,这样一来,瑾王在汕州的军队有了十万,相比皇帝前后夹击的八万在人数上是占了很大优势的,只要他集中兵力不管直冲任何一方都有一半的胜算。
可惜,遇见了秦王,那一半的胜算又折了一半。因为秦王步步为营的攻心计的施展,瑾王的军队出现了不和谐因素。
不管在哪个朝代,军队里总是有人不喜欢打仗的,也总是有喜欢当逃兵的。
秦王深知这一点,所以利用起来也毫不手软。有些兵当兵是为了谋生,有些是服兵役没办法,只有极少数是为了建功立业。
从比重上来看,为建功立业光耀门楣为目的的兵最少,然后是以当兵为生,最后是服兵役的。这三类人中最好动摇的有两种,一种是想建功立业的,他们为名为利,也是将领一类的人物,他们打仗要站得住脚有功名可图,可他们跟的人是在造反他们自然要弃暗投明,这样就减少了瑾王军队的高级将士。第二种是当兵为生的,他们当兵只是为了生存,跟谁都一样,可是有一点弱点,就是宁愿跟外族打也不想跟自己人打,因为打着打着说不准两家就认识了,也许是好友,也许是亲人。
至于那种服兵役的,战斗力要低下得多,本来大宁的兵役是在冬天,这大热天的本来该在家务农谁愿意来打仗呢。
瑾王的军队里出现了逃兵,又有将领带兵投靠了皇帝。
用投靠自己的叛军打叛军的事情皇帝是做不出来的,毕竟战场上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那战斗力肯定受影响。
皇帝把投靠自己的叛军支到幽州去了,那里打匈奴,这些个将领可以随便打,打死人不偿命的。
这样一来,其实瑾王和皇帝的军队在数量上差不多了,而皇帝的亲征军的士气明显要高出瑾王的。
瑾王败是必然,就算是守也没守住,一路退往韦州与韦州的兵力汇合。
皇帝觉得秦王有时候真是古灵精怪,在攻打汕州城的时候居然让人在汕州城外五百米的地方建炮台,那炮台是用铁架做的,那铁架是由一堆三角框架够成,用秦王的话来说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