龄对这个莫大越发喜欢了,一般商人能和当朝宰相在一起,肯定会竭力的拉关系,为自己的生意铺路。要么就是谄媚奉承,希望能攀上关系,今后也好打着自己的旗号狐假虎威。
谁知这个莫大却是毫无谄媚之色,言语谈吐也透露出来读过书的样,一点也不的粗鄙叫人厌倦。张九龄问了家乡的情况,莫大说起来从粤地出来路程十分艰险,尽管果然张九龄在开元五年前后修了一条路,可是大庾岭还是沟通南北的障碍。
“大家都说要是能把这条路再修的长一些,一边连同广州一边连接到永州,这样广州那边港口的货物就能源源不断的运出来了。”莫大说起来岭南人对畅通交通的渴望。张九龄听的认真,不住地点头。其实张九龄想的更多,岭南和长安相距千里万里,偌大的版图,中央的旨意传达到边远地区是个考验,对地方政府的有效统治和控制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莫大说的那些固然是美好的畅想,可是要实行起来可就难了。第一就是没钱。再一个秦始皇和隋炀帝例子在前头摆着,谁敢冒冒失失的说要修路,还是大手笔的大工程呢。张九龄都能想象出那些御史和古板的臣子们七嘴八舌的反对了。什国家没钱,国库空虚,什么好大喜功,耗费民力。那些地方官员自然心里不平衡,为什么给他修不给我们修?
“你的想法虽然好,但是这不是村子里面修一条石子小路,可是要花费很多钱财的。家越大为难的事情越多。”张九龄无奈的摆摆手,端着茶杯喝一口。
“我听说洛阳在修粮仓,百姓们也能入股——国库的钱不足,百姓们凑!等着粮仓修好了,这周边的地方肯定繁华起来。那些来往漕运的工人,船工,修理船舶的工匠,还有饭馆酒肆,铁匠铺,粮仓边上已经规划好了,入股的人都分到了店铺和房屋,等着修建好了,入股的人也有优先经营权。这个法子就很好,我们做生意的种田的也愿意拿出钱来帮着关顾修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