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是蹲的时间久了,柳断笛站起来时突然觉得头目眩晕,眼前黑漆漆一片,幸而及时稳住了,不然又得叫苏偃担心一阵儿,还好似乎他并未察觉。
等眼前能够看到东西,他便遣散了周围聚着的人。他发现不仅仅老妇人的态度友好了,竟连这些人也一起不再与他冷眼相对。不知是谁一回到民帐便立即大喊,我们有救了,这次皇帝真是派来了父母官,弄得帐内又是一阵沸沸扬扬。
不过这到也是后话。那日柳断笛陪老妇看过女儿,吩咐仆从取了些药送过来,便被苏偃催赶着回了巡抚府上。一路柳断笛都在想如何能使这些难民早些过回原先的日子,无暇在意苏偃;而苏偃却暗暗心谤,怎样能让柳断笛快些办完事,好回京交差。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章(下)
柳断笛与巡抚商议,改些渠道引去南方一大片稻田,再另拟水槽将水源引回来,一年四季,不停运转,既不会累计过多形成灾患,又尽量避免水土流逝。苏朝西面常以旱灾,便以西面为基准,开凿堤坝,在其上垒砌桥墩,最后修筑堤堰,杜绝洪水冲垮桥岸,造成决口与二次受灾。
巡抚听罢目瞪口呆,除了应和之外竟不知说些什么,柳断笛心中默叹一声,心道自己真是白费半天口舌。
回缴民况的折子很快便呈了上去,皇帝看后允准柳断笛一大半请求。只要能够平定灾况,无论如何也会尽快达成。于是这批物资改为水运,三五日方可抵达;而人力,皇帝则是让柳断笛拟好措施,之后直接调兵起工。
柳断笛除了去民营之外,便整日窝在房内拟写草案,苏偃每每进去,都能一眼瞅到桌案上随处散落着,攒成一团的宣纸。他也无法,只能通知了巡府,今后不必差人去打搅他,吃食一类直接送去他房中即可。
待他将方案大致定下,拿与苏偃和巡府共同商议时,已是三日后。好在思路清晰,即便不精通土木之人亦也能看懂个六七分。但家国大事,切不得儿戏,更不可以这区区几纸书字就能妄下决定。纸上谈兵一事常有发生,所以几人索性依着柳断笛的点子,用水淹成的泥,搭造土胚,以木枝石头为墩,做成简易堤坝,又请了当地比较出名的算师量寸,约好比例分重,最后提了等量的水,浇溉其上。
头一次,水浇上去不到一会儿,桥梁就立即坍塌下来,柳断笛便重新修改了方案,又试了第二次。情况稍比第一次好些,仅仅有水渗出土坝。
成功在即,但等柳断笛再次改过以后,不想水却没出地更多了。
来回几次,本是一番精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