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时水渠完工,便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基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臣们不断地向赵政谏议,赵政欲要说些什么,嬴政却选择了闭嘴,两个魂体争夺躯体的控制权,坐在高台之上的人时而懒散时而正襟危坐,时而严肃时而漫不经心……
“这件事交由吕不韦即可,他虽是商人出身,但也是能臣,知道轻重,即便你不喜他,他把持朝政,同我们的母后纠缠不清。
却也实实在在在为大秦做事,他不愿放权也不敢篡位,你又何必争一时之气出头惹他忌惮?”嬴政试图说服这个年纪的自己,吕不韦商人出身,彼时在赵国为质的父王是他能接触到的最高的权贵,是他跻身士族官场唯一的机会,这才将赵姬献给了父王,有了异人奇货可居一说。
种种缘由加诸在一起,嬴政对这位“相父”自然心存偏见,下意识地否认了他的所有政绩,包括否认了他门下的三千门客共同着的《吕览》一书,这书其实是有可取之处的,集百家之所长,不然也不会有“一字千金”一说。
追名逐利才是人之本性,吕不韦手中的权势太甚迷了眼睛,加之他与赵姬嫪毐的那些事,也便有了吕不韦的结局。
吕不韦并非不想篡国,只是碍于他的出身他的血统,也只能如此,否则即便大业得成,也会被群起而攻之为后人所诟病。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