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苏轼笑着道:“允苏允,我跟你苏辙叔父谈好了,你之后随他去就任,以后你苏辙叔父会推荐你一个好前程的。”
苏允闻言摇摇头道:“二位叔父按理来说都是我家的恩人,跟着谁都是报恩。
不过目前来说,九十二叔的境地更加艰难,去了黄州之后的生活恐怕还是要颇为困窘的。
所以我还是得跟着九十二叔,我是可以帮上很大的忙的。”
苏轼摇头道:“我大约已经能够接受困境了,再难一些也是无妨的,你跟着你苏辙叔父,以后的前程比跟着我好多了。
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要读书科举,其实不科举也是能够当官的,以后你苏辙叔父自然会推荐你去的。”
苏辙适时点点头,道:“是啊,以后我找机会请人帮你谋个职位,只要你有能力,一样也是可以当官的。”
苏允闻言笑了起来,道:“谢谢二位叔父的操心,不过侄儿当真不想当官,二位叔父还是莫要操心了。
侄儿只想跟着九十二叔,到那黄州去,跟着九十二叔游山玩水的,那才是我平生所愿。”
苏轼与苏辙二人相视了一眼,苏轼再次道:“你别着急着下决定,你苏辙叔父还有两天才走,这两天你好好想想,若是主意有变,随时可以说。”
苏允笑道:“不会有变的啦,我就跟着九十二叔去黄州。”
苏轼劝道:“再想想,再想想。”
正月十三,苏辙已经准备出发了。
苏轼初罢徐州任时,曾顺道去南都看望弟弟,距今还不及一年,劫后重逢,恍如隔世。
匆匆议定家事,又该匆匆远别,彼此不免依依难舍。
苏轼离别前夜写了一首诗,名为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苏允看到苏轼安慰苏辙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