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了毓函宫之后的燕祉祾被皇后娘娘随意问了几句今天的功课,也知道他的伴读冲撞了夫子,但是皇后并没有说什么,和蔼的对着他讲道,“无妨,这倒是证明了皇儿选的伴读很有见解呢。”
原以为这次之后,尚槎大约会有所收敛。但是没想到,在傅理随后的讲授中,尚槎的言论又险些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众矢之的的靶子。
作者有话要说:
☆、顶撞
“有唐良相曰侍中安阳公、中书令河东公,以时逢圣明,位居宰辅,寅亮帝道,弼谐王政,恐一物之乖所,虑四维之不张,每克己励精,缅怀故实,未尝有乏。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至於垂世立教之美,典谟谏奏之词,可以弘阐大猷,增崇至道者,爰命不才,备加甄录,体制大略,咸发成规。於是缀集所闻,参详旧史,撮其指要,举其宏纲,词兼质文,义在惩劝,人伦之纪备矣,军国之政存焉。凡一帙一十卷,合四十篇,名曰《贞观政要》。庶乎有国有家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益彰矣,可大之功尤着矣,岂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已哉!其篇目次第列之于左。”
如上这一段文字,便是古来帝王的宝典之一《贞观政要》的序文,也是皇子们的必读书目,精修课程,炎国的皇子们,当年纪稍稍长了一些之后,便不再细读四书五经类的书籍,转而学些经世济民的治国方略,也不至于像书呆子一样成为绣花枕头。
当然这只是“文”的一方面,皇子们要研习的东西还有“武”,这里暂且不论,因为只这一项,就够尚槎闹腾一番了。不过尚槎和教武的师傅从没红过脸的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他二叔尚沁,不是这方面的权威
傅理正在摇头晃脑的掀开了一页书,念着上面的那一段《贞观政要》的序文,念完之后忍不住抚案赞叹道,“伟哉!壮哉!今日我们便来学习太宗皇帝这位一代明君的治国得失。”
尚槎悄声的撞了一下燕祉祾的胳膊,“咦?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二叔明明告诉我这是个坏皇帝来着,怎么夫子把他说的这样好?”
燕祉祾连忙用眼神示意他安静,却还是叫眼尖的傅理看见尚槎张开了嘴嘀咕的样子。
傅理沉声喝道,“尚槎!你在窃窃私语什么!”
“回夫子,我……啊,没有,没什么。”尚槎吃痛,磕磕巴巴的说道,“学生并没有说什么。”
因为燕祉祾在桌子下面轻轻的拧了他的大腿一把,站起身来的尚槎只好把话咽了回去。但是傅理不依不饶的问道,“没有什么?我看未必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