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这在《古今小说》的第十卷里,有一个《滕大尹鬼断家私》的故事。讲的是七十九岁的倪太守纳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做妾,生了一个儿子,在他死了以后,嫡庶争产,滕大尹断案。这篇话本开篇就是一首词,名为《西江月》,词中写道:
“玉树庭前诸谢,紫荆花下三田;埙篪和好弟兄贤,父母心中欢忭。多少争财竞产,同根苦自相煎。相持鹬蚌枉垂涎,落得渔人取便。”
其中这“紫荆花下三田”,引的便是一个古代传说。西汉时,有哥仨,名字分别叫田真、田庆、田广。“树大要分杈,人大要分家”。他们家有一棵紫荆树,哥仨在分家时,就商量把紫荆树也劈了分为三份。没等劈,紫荆树自己就枯死。哥仨受到震动,他们就决定不分家了,紫荆树也就重新向荣,枝繁叶茂。
而那句“同根苦自相煎”,则是出自《七步诗》,《世说新语…文学》尝载,“文帝尝令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据传这便是三国时期魏国着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比兴些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关于皇位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所以说这兄弟之间的感情问题啊,真的是不好言说。兄弟睨于墙实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哀,不过人的特质往往是有难同当而有福不可以同享,所以当环境不好的时候,兄弟之间是可以其力断金的——但是当环境好的时候,也就是有了可断的金子,就不会再同心协力了。
黎国的统治者似乎认识到了这一点,也似乎没有认识到。反正从黎国建立初始,就淡淡的弥散着一种“天下是你我兄弟的,谁坐都一样”的气息。因而什么贤王辅政乃至摄政的事情,并不在少数。所幸的是由于黎国穷困贫瘠一些,因而并没什么好争抢的利益纠葛,也就那么平平安安的度过了下来十年乃至百年以至于更多的岁月。
说句实在话,黎国立国的时间比炎国还要久一些,起初是在茫茫的草原之上安身立命的一个部族的慢慢壮大,到后来就逐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悄悄推移,终于有一日,在所有人毫无预料的意料之中,一个复姓百里的氏族横扫了这沃野千里的草场,稀疏的人丁和牛马猪羊,从此有了一个模糊而固定的行政归属。
而且并不是同与以往那些混乱不堪的一次收服,逐水草而居还是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