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的向前爬去,似乎只是为了追他。
☆、旁门左道
作者有话要说: 兄弟成长史……
眼见得这两个孩子慢慢长到了一岁,都可以穿戴整齐的在深宫大院里摇摇晃晃的行走,口里时不时的会蹦出几个字眼,倒也算的是聪慧的孩童。这之后很快,孩子们吃起了各种精细的辅食,生长的也就愈发迅速茁壮。一岁满了,很快就是两岁;两岁过了,之后又是三岁,着了华美衣衫的孩童,都有了气力和能力,在御花园里奔跑着追逐蝴蝶。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尤其这些生在帝王之家的孩子,少不得锦衣玉食和阿谀奉承,使那些龙子龙孙,极易流于放荡,不思上进。因而皇帝摸了摸自己的胡须,开始盘算着再过些年时,便叫这些孩子快快进学。毕竟他们德行的好坏,关系到本朝江山的稳定——三岁看老,孩子的教养万万不得懈怠。
而黎国其实也真是奇怪,明明是游牧立国的草原之地,却有着一板一眼的某些规矩,甚至比炎国还要死板。不知是哪一位皇帝便捏着胡须教诲道,“自古帝王,莫不以预教储贰为国家根本,朕恐皇太子不深通学问,即未能明达治体,是以孳孳在命,耳提面命,自幼时勤加教育,训以礼节,不使一日遐免。谨识祖宗家训,文武要务并行,讲肄骑射不敢少废,故令皇太子、皇子等既课以读书,兼令娴习骑射。”
因而以嫡长子身份和嫡子身份出现的百里骅骝和百里颉颃,之后必然不会好过——尽管他们现在还浑然不觉。
黎国较之炎国,自然没有什么书香氛围,不过读书人总还是不少——哪怕是从邻国抢来的,道理也都是一样。黎国也不是没有学问科考,只不过功用不大,大多都贡献给了皇家的教育。“百善孝为先,德为立身之本”,皇帝没办法不重视皇子们道德修为和学问武艺,因而从这一双皇子懂事时起,他们便被拖出来简单的习艺。
虽说黎国的规矩可能立的时候不长,但是皇子们从小就有人专门教以饮食、语言、行止等礼节,期间波折不乏,譬如百里颉颃用筷子就很是经历了一些麻烦,总是没办法好生的吃到口里饭食。而他的兄长表现出了罕见的耐心和温和,对自己的弟弟十分关爱,整个一幅“兄友弟恭”的亲善图谱,用自己的小手悉心的握住弟弟的筷子,引导状的把着他慢慢夹起菜色,再稳稳的落在面前的碗碟中。眉眼虽没有长得很开,但是却博大慈爱,这令他的父皇十分满意,连连称赞“有仁君美德。”
这话说的是不是又是太早,真的不好妄下评断。但是这之后不长时间,六岁的他们又开始备冠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