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夷狄无亲,可见一斑,汉乃以和亲为长策,实属非计。
骞留待数日,并未得昆莫确报,乃别遣副使,分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传谕汉朝威德。各副使去了多日,尚未复命,那乌孙却遣骞归国,特派使人相送,并遗良马数十匹,作为酬仪。骞偕番使一同入朝,番使进谒武帝,却还致敬尽礼,并且所献良马,格外雄壮。武帝见了,不觉喜慰,遂优待番使,特拜骞为大行。骞受任年余,竟致病逝。又阅一年,才由骞所遣副使陆续还都,西域各国,也各派使人随来,于是西域始与汉交通,汉复再三遣使,西出宣抚。各国只知博望侯张骞,不知他人。各使亦讳言骞死,但说是由骞所遣,后人因盛传张骞凿空。凿空谓开凿孔道。且因骞尝探视河源,称为张骞乘槎入天河,其实黄河远源,并不在当时西域中,以讹传讹,不足为信。惟西域一带,地形广袤,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接玉门阳关,西限葱岭。葱岭以外,尚有数国。今据史传记载,西域共三十六国,后且分作五十余国,与汉朝往来通使,计有南北二道,南北二道的终点,就是葱岭。小子录述国名如下:
张骞?—前114,西汉汉中城固今陕西城固东人。建元元年前140年为郎。次年,应募出使大月氏,相约共击匈奴。元朔三年前126年方归汉,在外十三年。途中被匈奴扣留,前后达十一年。六年,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封博望侯。元狩四年前119年,又奉命出使乌孙、并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元鼎二年前115年归,拜为大行。两次出使,加强了中原和西域的联系,开辟了中国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
婼羌国,楼兰国,
以上数十国,前时多服属匈奴,至此与汉交通,为匈奴所闻知,屡次发兵邀截,汉乃复就酒泉、武威两郡外,增置张掖、敦煌二郡,派吏设戍,严备匈奴。不意西北未平,东南忽又生乱,累得汉廷上下又要调兵征饷,出定东南。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2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