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的则有许多熟悉与不熟悉的朋友。仕为知己者死。我们还有什么推却的呢?满口答应:拼尽全力,完成任务。
其实,我们当时心里并没有什么底。完全是被真情驱使。这套丛书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我们也不完全明白。后来,我们中的一位与李沛诚总编见面。交谈中他得知我们中的这一位是珞珈山弟子,又师承陈美兰、何国瑞、唐荣昆、孙家富教授,便愈发高兴,愈发关心。他也是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他与陈美兰教授是同窗,似乎与我们中的这一位的感情一下拉得很近,悉心指点如何完成这套选题。我们中的这一位后来常常说:“李总编当时对我为何不存丝毫疑虑?假如我是个骗子,他岂不上当受骗?!”
现在这套法制文化丛书要面世了。我们向湖南人民出版社,向社长熊治祁、副社长李建国,向好人、善人李沛诚、田树德、曾赛丰道一声诚挚的谢意。同时,我们也借此机会,向武汉大学作家班的学友王炳辉致以感谢。他承担了这套丛书之四《情与法的搏杀》,使得这套丛书能及时配套出版面世。
对我们工作单位湖南省公安厅、湖南省财贸医院的领导和同事们,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时刻应该致谢的。我们的创作,与这里的本职工作,实在是两回事,但他们处处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尤其是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和鼓励。他们视法制文学创作为公安工作、医务工作的一部分,尽管与本单位工作没有多少直接关联,但他们高瞻远瞩心怀宽广地将此当作整个革命机器身上的一颗螺丝钉,帮助、扶持,既是义务,也是本职。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本职工作干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业余创作干好?!
最后,祈请读者朋友赐教!
1998年6月28日于长沙火星80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