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被逼上绝路,农民是不会造反的。历史上保加利亚为了发展工业,多次加征农业税,可是农民起义却很少发生。
了解了保加利亚农业的现状,斐迪南也暂时放心了。现在农产品产量,在满足内需的前提下,还在国外出口,短期内对增产的需求并不是很迫切。
六月份,简陋的保加利亚大学已经竣工了。至于装修,在那个年代,谁还挑剔那么多,水泥地板,墙上挂一层石灰也就够了。
历史上索非亚大学,也是今年建立的。由赫里斯托·格奥尔基耶夫和埃夫洛基·格奥尔基耶夫,两兄弟的大力捐款而建立的,主楼1934年才完工。
现在自然没有了,保加利亚的资源是有限的。由于斐迪南的干预,保加利亚政府牵头,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短短几个月,就把城东郊区的一座庄园,改建出了一所简易大学,这条件估计和和二、三十年前的乡村小学有得一拼。
斐迪南不得不把精力投放到学校上,历史的索非亚大学,还有红色摇篮的称号,由不得他不重视。
虽然不是很了解保加利亚革命的内情,不过有一点斐迪南记住了。索非亚大学毕业生大量失业,为革命传播奠定了基础。
斐迪南决定釜底抽薪,直接来一招包分配,大家都有了工作,总没有时间去闹革命了吧!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