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国相的逼宫自不是气势汹汹的冲到东宫去,先拍门後撞门,门儿不从再一把火烧了门。枯发准备好就是要『献』上去的,但要在最佳的时机,由最合适的人呈上去,才是足以让皇帝『清醒』的致命一击。
而这个最佳时机,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要件。这个条件的欠缺也就是令上官乱一直按兵不动,迟迟没有将冲突拉到台面上的原因────他们这方没有掌握安王殿下。
凡在政治浸淫日久的官,只要脑袋没有破一个洞,都能察觉到目前最关键的人就是安王殿下,在皇帝龙体悬急时搞斗争,搞了半天,没控制住下任继承人,这不是脑袋破一个洞是什麽!你这厢忙活了半天,若皇帝那厢一时承受不住一帮子大臣胡搞瞎搞,病势加重归天而去,下任皇帝刚好是你斗争的对象,那不是开大玩笑了吗。
站在上官乱这边的大臣,有半数以上都不否认,如果安王殿下尚未降生之时,皇帝不幸飞仙,耀初国的继任者将是惜王,在无後的情况下,兄终弟及早有古例,这是没问题的,但有子嗣还交由皇弟即位,那就是坏了道统,是万万不可的。
因此说句实在话,假使这当头,安王殿下不幸夭折的消息传来,皇帝接著也崩了的话,大臣们万般无奈之下,接受惜王登基也成了无可避免的选择。毕竟沙山之难後,皇家血派就剩他了。
杨铁心包围东宫的目的除了是逼迫皇帝出面之外,另一个潜藏的理由就是为了安王,如果能单独带走安王殿下那是很好,退而求次之,至少也要分离惜王和安王殿下,避免有人趁机行凶,因为东宫里还有惜王的亲信(指竹清竹安),杨铁心不止一次明示乔子飞,只要先交出奸邪者的从仆,情势或可有些许缓和,但乔子飞完全不为所动。
情况一直僵持。
朝廷政务方面已经完全和东宫断了线,没有一张纸能送进东宫,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出来,大小国务由行宁斋全权迳为处置,且兵部尚书宋鸿下令驻扎京畿的三营士兵挪防至大京郊外,一旦有宫变,顷刻之间,大军立刻擒王救驾,当然这个动作最大的功效是增加皇帝的心理压力,暗示皇帝:满朝满野都不支持惜王接位,请皇上三思,莫要一意孤行。
即便安王殿下不在手里,但也在杨铁心的包围网里了,几百人包围东宫这麽大的动静,皇宫内外仍然保持乾净平和,大京城内城外没有百姓惊慌失措,也没有脱序混乱的藉机烧杀掳掠,更重要的是,朝廷没有任何一位大臣站出来指责国相强君胁众、欺下犯上等等,再再现象无不说明了一件事。
孤家寡人,真的是孤家寡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