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兵,用踩的也能把杨烈手下这五万人给踏平了。杨烈这支军队虽然在他铁一般的纪律下勇猛异常从未败绩,但在前两年抵抗契丹两次南下时伤亡惨重,这次发兵又来得匆忙,战力几乎没有得到补充。一众人马驻扎在了鄂州整日如坐针毡,就算杨烈放下话来凡是犯事无论大小一律处斩,打鸡骂狗的小事还是频频发生,对鄂州百姓造成了不小的困扰。没几日就有士兵因骚扰居民而被斩首示众,这个人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降反增,就连一向强硬地坚持军法无情的杨烈都快要顶不住压力了。正当一筹莫展之际,耶律德光却自己退兵了。接到班师的命令后杨家军如蒙大赦,欢天喜地回了太原。有了杨烈的五万精兵和刘铢的十六万人马撑腰,刘知远正式在太原称帝。还没等杨家军厉兵秣马修正停当,代州王晖反叛的消息传来,刘知远刚登基不久急于平定天下,当下点名杨烈领兵出战,意在速战速决。杨烈领了命,带着五万精兵和两万从附近州镇民兵队伍里选拔上来的新人就开去了代州。代州不比鄂州,虽然距离上少了几千里但地处山区,北距恒山余脉,南跨五台山山麓,坐拥雁门关,易守难攻。王晖投了契丹,自有契丹供给强兵健马,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他一方面闭关自守,一方面在崇山峻岭间布置了暗卡,时刻准备跟前来讨伐的王师打伏击战。杨烈久经沙场,王晖这点小动作瞒不过他的眼睛,行军到忻州就命军士安营扎寨,先派斥候兵出去探探路。第一次次抵抗契丹时刘知远的大军曾在忻州打下关键性的一场胜仗,大挫了耶律德光的元气,逼得他退回代州以北。忻州附近的地形虽不能说了如指掌,但至少也不太陌生。青羽终于得到了小试牛刀的机会,兴奋得像是刚出笼子的雀儿,一领命就策马奔了出去,扎下营来的第二天一早就带回来一个俘虏。百夫长张长贵龇着一口大黄龅牙对青羽啧啧称赞:“小伙子,不错。会家子就是和咱们这些泥腿子出身的不好比,说不定再过几天俺见到你小子就得叫长官啦。”
这些农民出身的军士心肠耿直,讲话直白不文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对这种升官加衔的事也不避讳,和青羽倒很投缘。像龅牙张这样的农家子弟通常都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兄弟姐妹又多,一个人来参了军要是战死了家人还能再领三五年钱粮,要是伤了残了则一辈子都有衣粮抚恤领,这对出身贫家的青壮年男子来说是莫大的诱惑。青羽虽是世家子弟,按理说一上来给个都管也是应该的,但杨烈特意把他安插在一个普通的十人小队里,甚至除了他和副将吴山外再没人知道青羽是他的养子。在这些农民士兵眼里,青羽这个衣着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