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祈夫人想想也对,只好作罢。这以后自然三天两头差人过来看望儿子,又时不时的就给庙里捐钱。和尚们虽是方外之人,毕竟有钱好办事,方丈生怕这位元帅之子出了差错担当不起,专门安排了两个老和尚时常往这边禅院洒扫照应。其他和尚在祈霖面前也都恭恭敬敬,除非寺里有事安排,一般都不会随意进后院来打扰祈霖主仆。
☆、第四章 (3042字)
报恩寺离汴梁城约莫十来里远近,背靠着一片竹林。其规模自不能跟名闻天下的大相国寺相比,却胜在远离喧嚣,四周环境清幽。一些有钱有闲的城里人,倒宁愿多走几步路,往这儿来一则烧香拜佛,一则散心游玩。因之报恩寺倒也常年香火不断。
祈霖所住小禅院,原是前朝一位高僧参禅静修的地方,里边连一尊佛像也没供。因隔着前寺还有几步路,来来去去不甚方便,后来也就慢慢荒废。祈夫人为了让儿子住的舒服,难免拿出钱来,另请人重新修缮一番,倒也似模似样。
寺中无日月,祈霖每日专心抄录佛经,那佛经原是教人清心寡欲之物,祈霖渐渐地竟是心思清净,不想其他。只是武俊怀与萧震寰时不时的就往寺院跑来看望,每每两人一走,就扯得祈霖重堕情孽,再接相思!
转眼到了年根底,祈夫人着人接了祈霖回去府里,一同过了年。到初六日祈霖就想回去寺院,祈夫人说什么也要他在家过完元宵节再说。祈霖想着刚一回来,一点孝心未尽,就蒙骗着母亲将自己送到寺里,难免心中抱愧,只好又耽搁下来。每天早晚往祈夫人跟前请安问好,祈夫人见他在寺里两个多月,身体果然好了一些,又不闹别扭,心中也才略觉欣慰。
不久元宵节至。元宵赏灯自古就有,但在北宋时期达到鼎盛。从正月十四日开始,持续至十八日结束,整整五日。尤其十五十六这两天,更是倾城百姓无论男女老幼尽皆出动,彻夜狂欢!
宋代男女之防原是历代最严,不说大家闺秀,就是一般小家女儿,也是常年足不出户,闭锁闺楼。唯独在每年的元宵灯会上,这些女儿家的才能走出家门,借观灯之际,也见识一下外面的五彩世界。而一众年轻男子,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于是,才有了文人墨客诸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以及“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出自李持正《人月圆》)等风流词句。
萧震寰久居北国,何曾见过如此奢靡繁华景象,连续几个晚上,都拉着祈霖武俊怀在汴梁城中到处赏灯游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