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暗中维护。
祈霖心如死灰,只想隐居山林从此不见人面。结果在山中乱走几日,到了一处山镇,恰巧镇中瘟疫流行。祈霖施展回春妙术,为镇中百姓解脱病痛之苦,更将瘟疫尽数遏制。谁知这一来,他的名声不胫而走,方圆数百里山民纷纷寻来求他治病。祈霖遂在镇中定居下来,每日不辞辛劳,也不与人说话,也不与人讲笑,只是埋头为病人开方抓药。以他的医术,就算藏在山中,想要钱财也不是什么难事,但他安于贫困,惟愿吃苦,只求以万般苦楚,稍减身上担负的孽报。
不久小小得到讯息,也寻了过来,一见少爷,先就抱住哭了一场,之后更是死活也不肯再离开他的少爷。倒不是他的三王爷又对他不好,只是他自小随着祈霖一起长大,祈霖对他又比别人家的亲兄长还要多爱惜几分,因之在小小心里,就当祈霖是他唯一的亲人。倘若祈霖身在富贵,他可以随着服侍他的三王爷,但祈霖既然藏在山中受苦,他也就要陪着他的少爷一同吃苦。
何况随着年龄增长,经的事情也多,在小小小小的心眼里,另外有了一个打算!他的三王爷对他虽好,毕竟他地位低下,难是长久之计。倘若他能够跟着少爷学一点医术,以后再有机会回到三王爷身边,他也不至于一无所长。
因之每天随着少爷专心学医,他天资远没有祈霖高超,却胜在心眼细致。几年时间下来,竟也有了一点小大夫的气象,比起性情急躁的张冲尚有过之。
※※※
祈霈当日遵照父命一把火烧了契丹人建的庄园,之后将父亲的遗体葬在雁门山下。在跟武家父子商量之后,就在雁门山中扎下寨子,招募边民保家卫国。他祈家父子在雁门关镇守多年,边关百姓无不对他父子尊崇爱戴,敬若神明。祈霈义旗一举,远近百姓纷纷来投。连雁门关新任的守将也得到消息,但他自认不是祈霈对手,何况对抗大辽已经让他自顾不暇,哪里还有余力再管山中结匪?
结果不到一年时间,祈霈及武家父子在山中集结的人马迅速壮大。不过他们从来不会骚扰百姓,更不会与宋军为敌,反而每每出动,袭击落单的契丹小股兵力。甚而在宋辽两军大队人马交战之时,祈霈及武家兄弟也会出动偷袭辽兵,以助宋军得胜。
宋军主将自然对祈武等人既感且佩,多次遣人进山拜会,甚而送进钱粮拜谢,都被原封退回。山中兵将皆是周遭百姓,闲暇时自耕自种,也足以自给自足。
反之辽军统领对这一股山匪却是恨之切骨,多次派兵追缴,但雁门山山势复杂,再有宋军在外呼应,结果往往铩羽而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