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吧,我要找爹去。」他心意已决,拉著阿丁,即使用拖也得拖去。
两人一路走出大厅外,阿丁仍嚎叫……
龙泉制窑场倚山而建,窑身呈长条倾斜砌筑,窑顶封闭,最低的一端为火膛,最高的一端开排烟口,宛如一条向下俯冲的长龙,谓之「龙泉窑」。
山区的资源丰富,水源也在附近,上官老爷养了上千名窑工,有瓦匠、砖匠、装窑匠、火色匠、黏胶匠、鸟兽匠、青作匠、和药匠等等分工细作,每一次可放置一百七十几排,每排容一千三百多件,一次可烧两万至两万五千多件窑器。
由於窑的中部作为弧形,可降低火焰流速,火势由前朝後移动,热量可全部利用,成品釉色一致,差异很少。
窑炉一侧的窑壁之下,有九个距离相等的投柴孔,窑床经过平整加工,其上铺砂,防止底部滑动。
上官家所出产的瓷器,最有名的为青瓷,无论是碗、盘、盏、耳杯、钵等等日常用品或赏玩,销路特别好,尤以高价位的赏玩三尺青瓷花瓶,因釉层均匀、釉色淡雅,通体施玻璃质釉,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使釉层更不易剥落,在行家眼中视为精品,市场上已臻至一物难求的境地。
外人不知此番技术乃上官修心血结晶,他从小在制窑场学习,因兴趣而玩出了一番成就。
上官老爷瞧见儿子回来,心情煞是愉悦。待放饭的时间一到,父子俩就在山坡草丛旁聊。
「修儿,这回到铺子里,可学出心得了?」
「爹,孩儿资质驽钝,对於做生意买卖有许多地方尚待学习呢。」
「没关系,慢慢来。」上官老爷年届五旬,宝刀未老,也不强迫他在短期之内一蹴可几。「你要知道哪,爹那些铺子里的大掌柜都跟著爹二十年以上了,论忠心的程度,可胜过你大伯和那些叔侄辈的。」
他采取分红入股制度,挽留人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麽多年下来,生意虽是经营得有声有色,偏偏唯一的儿子对於制陶瓷的兴趣胜过商业上的经营。上官老爷忍不住感叹:人没有十全十美,颇担心儿子太过淳厚的性子将来会被人欺。
「你大伯和那些叔侄每一个都比你还精,爹操烦哪……」
「爹烦些什麽……」上官修边吃饭,边捏著泥块把玩,有点心不在焉地。
「前两日,你大伯同我说,朝廷将在咱们的地方设一处官窑场,广纳良工匠手,你大伯有意合作,欸……」
上官修不懂,抬头问爹:「这是坏事麽?」
「当然。」自从龙泉窑的生意蒸蒸日上,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