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官僚王道生饱读四书五经,对于史学也颇有研究,具有敏锐而深隧的洞察力。文奎所说的话,只不过是想试探一下王道生的想法。没想到老官僚侃侃而谈,竟然和历史走向相同。这让文奎大为吃惊。
“自古以来,帝王的权谋之术,无外乎驾驭各类人才的能力。一个连吃饭都要赖帐的刘邦,武不及韩信,文不及张良,他去能驾驭韩信、张信、萧何等一大批文臣武将,最终一统江山。陈友谅太阴狠,张士诚太小器,这两个人都很难服众。良禽择木而栖。朱元璋手下聚集了大批人才,文有刘伯温、李善长、朱升等人,武有常遇春、徐达、朱文正等猛将。所以,他们两者的角逐,其实答案早已经有的,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时间能证明,朱元璋必将成为消灭元朝的最后掘墓人。”
听了王道生一番分析,文奎想不服都不行。相比之下,就算自己有一个军火库,也是没办法和朱元璋一争天下的。再说,浓郁的百姓情结,束缚了文奎的手脚,他不可能拿几十万军民的性命当草芥,为了自己的帝王梦想而不惜开启战端。
“王知府,你觉得我在历史中将扮演什么角色?”
这是一个让王道生很为难的问题。虽然文奎不是一个暴君,但要是说了实话又怕他不高兴。就在王道生面有难色时,文奎用眼神鼓励他,说道:“不用顾忌。有什么讲什么。本来就属于私下探讨嘛。说错了也没关系。”
“依卑人之见,文帅是个大善人,并非帝王之材。但凡成大事者,必须心狠手辣。而您是信州府百姓的大救星,并非天下百姓的大救星。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王道生所言,也正是文奎的软肋。看来王道生说了大实话。
“王先生,谢谢你说了大实话。你所说的,正是我的软肋所在。但我没有办法改变。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文奎不过一介小书生嘛,能让信州府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对于我来说已实属不易。“
王道生和文奎坐而论道,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