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自取灭亡,为天下人耻笑。“张士诚不予回信,屡次突围决战,都被打败。李伯升知道张士诚已很困乏,便派与自己交好的食客越过城墙,前去劝说张士诚:“当初你所依赖的湖州、嘉兴、杭州,现在都已失去了。你独守此城,恐怕事变将会在城中发生,到那时你虽想死,却不能死。还不如顺从天命,派使者去金陵,说你之所以归顺是为了挽救城中百姓,然后打开城门,幅巾待命,应当不会失去万户侯之职。况且你的地盘,就好像你在玩一种赌输赢的游戏,得人之物而又失去它,对你又有什么损害呢?“
张士诚仰视良久之后说道“:我会考虑这件事的。“于是谢客,却仍不投降。
至正二十七年七月,平江府终于粮绝,张士诚是个厚道人,又干不出杀人为食的事情来。他亲自率众想杀出重围,偏偏遇到了杀神常遇春,又是大败而归。
九月间,徐达展开总攻,平江城破。
时值日暮。大英雄张士诚真是日暮途穷,独自呆坐室中良久,望着齐云楼的大火若有所思。然后,他投带上梁,上吊自杀。张士诚旧将赵世雄忙上前解救下来,号哭劝道:“九四英雄,还怕不保一命吗!“徐达多次派张士诚的旧将李伯升、潘元绍等劝降,张士诚闭目不答,便请张士诚上船,由水路送往应天府。其间,张士诚一直坚卧舟中绝食。被押送应天府后当夜,趁人不备,张士诚上吊自杀,终年四十七岁。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远在信州府的文奎掐着指尖过日子。信州府始终在平静安宁中度过。
没有战火,也没有硝烟。有的就是老百姓的安康和幸福。
这年冬天。信州府的雪下得特别大。朱升带着一群侍卫,快马跑了好几天才到达信州。文奎从朱升的穿衣和随从,便知朱元璋已经坐大。但他又不敢大举进犯信州,害怕弄得两败俱伤。
朱升递给文奎一封信,那是朱元璋的亲笔信。文奎阅后,淡然笑道:“封我为平康王?朱元璋竟然如此慷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