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那时的自己可真是傻,说什么怎么也要撑下来,石料场里凶狠的狱卒嘲讽问他,撑下来等什么,他一愣,却连这样的理由他都无法说出口,甚至到了后来,亲人尽逝,他都忘记了自己拼命活下去的理由。
大概那时唯一的念想,也只有二十岁几个月的时光。
命运是怎么突变的,它来得太猝不及防,前一刻还是风平浪静,后一刻便是巨浪滔天,明明一个月之前他还是翰林院前程似锦的贡生。
永熙十三年萧无庸第一次将迁都一事提上议案,在胡狄紧紧相逼,而战事节节败退的前提下,天然屏障已经不能保障安全,而迁都南下,正是最好的选择。可是一朝元老纷纷站出来,当年太宗皇帝定都东阙,正是看中了东阙这块宝地,安民攘外,已结华朝之乱,如今弃城而逃,俨然是弃了祖宗的基业……可是情势所迫,皇帝俨然是默许了。
而杜荀正,便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脊背挺直,神态肃苛,朗声道,“臣以为不可。”
杜荀正耿介,将不该说的和该说的一一脱口而出,而那些隐秘的东西正深深刺伤着贵族王公的心。年迈的皇帝听着,脸色越来越黑,最后把手上的奏折狠狠扔到了地上。
百官皆垂袖惶恐,唯殿中一人,立如修竹,半步不肯让。
“请陛下明鉴!”
天子原本的病容瞬时成震怒之色——山雨欲来。
殿上的官员都往后退了几步,两股颤颤不得安,所有人都知道杜荀正这脾气,怕是少不了这一顿罚,都不敢为他说话。
那时钟檐已经有一官半职,虽是最末,却也有上朝的权利,他将一切看得真切,却仍旧不敢相信,他知道姑父的秉性,可是他的父亲素来处事圆滑,善察言观色,触了皇帝逆鳞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却在下一秒跪倒在殿中,大呼,“臣附议。”
皇帝越发震怒。
“罢了罢了,杜卿言语虽直冲,忤逆犯上,念在多年辅佐东君有功,回去闭门思过,一月不必上朝,此事容后再议。”帝王最终妥协。
可,还是少不了庭杖四十。
钟檐扶着受了刑的父亲一步一步下台阶,他们走得很慢,似乎再走下去路也到不了头,天色渐渐亮起来,东方是一圈绯红瓷釉。
“父亲,为什么?”钟檐还是忍不住开口问,他知道他的父亲,怎么可能不知此时为杜荀正说话,实在是与虎谋皮的行径。
钟弈之却笑了,看着自己已是青年的儿子,当年同杜荀正一起进京赶考的时候,比钟檐还要小很多,“你知道你姑父的脾气,硬的跟茅坑里的石头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