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作者我们得有这样的态度,作为读者我们也想要看到这样的态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矛盾的关键是,举个例子:我们16岁再看13岁时的一些事,那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会有一种作为过来人的T悟。而这T悟的过程,其实就是把13岁时经历的理解,从13岁的叙事拆解,再重构成16岁的叙事。到18岁就又不一样,到20岁又不一样……
也就是说,“重新构建叙事”并不是一个“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的过程,而是依据重构时的心智和阅历,是有特定方向的。
而对于11岁以前的故事该怎么去定义,我和光都是一种相当无所谓的态度,因为这些经历几乎不会对后续我们关系的流变产生什么影响,或者说甚至难以把对我们各自的分水岭前后的事情联系成一个有始有终的连续拼图。对于那些故事我们没有什么特定的方向。
“不如我们先试着写写,写完了之后说不定就会有些什么感悟了?”光提议道。
那就写写看吧。
……
“第一印象就栽掉啦。”
光松开咬着笔的头部的口,转头冲我吐吐舌头。我惨笑地回应她。
已经记不太清对方给自己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了。9月11日初见面的那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