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大将军,求大将军速速征讨之!”皇帝的语气中竟还带上了几分哭腔,像是在孙伏都手里吃了不少苦头。
“来人!带陛下回去休息。”冉闵淡淡地说。他甚至没有从马上下来。
远处纷飞的红色战火映衬得他那双漆黑的眸子愈发深不可测起来……
那一夜,邺城下了第一场雪。
一场赤色的雪!
冉闵、李农带兵诛杀孙伏都等一干叛军,从凤阳门到琨华殿,横尸遍地、血流成河。他随即宣布了在后来的史书中赫赫有名的“杀胡令”——
第一道“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
此令一出,匈奴、鲜卑、羯、氐、羌、高句丽等割据北方一时的胡人势力都成为了冉闵要绞杀的对象。
第二道“杀胡令”:与政府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
冉闵剿灭了孙伏都的人马之后,心虚的胡人自认为之前作恶过多,生怕将来汉人掌朝得不到好下场,一时间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所以冉闵才下了这道相对开明的命令,任其自行离去。
此令一出,邺城周边的汉人百姓额手称庆,纷纷入城,只恨城门太小,道路过于狭窄。一时间外出者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入内者则欣喜急切如游子返家。
第三道“杀胡令”:其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
此令一出,才是真正的大开杀戒!
一日之中,光是邺城便斩首胡人数万。冉闵同时开仓放粮,亲自率领赵人诛杀羯人,无论贵贱、无论男女、无论老幼皆斩之,在数日之内屠杀了二十余万人。尸体堆叠在城外,引来无数野狗豺狼分食。
第四道“杀胡令”:传檄境内,敕各地将领杀胡、驱胡。
从此之后,凡是檄文所到之地,几乎无一日不战。屠杀的范围一下子从邺城扩大到了整个北方,甚至连关中的麻秋也开始奉诏杀胡。胡人不愿就地等死,只好向西、向北逃窜,而因为不堪重负躲入山林之中的汉人百姓则终于有了返回故乡的机会。一时间,数百万人在道路上奔走,相遇后互相厮杀。
积累了数十年的民族仇恨在一夕之间彻底爆发,四处是杀红了眼的普通百姓,发展到后来就连高鼻梁或者胡须较多的人也都被误杀了。
冉闵驱逐胡人“各还本土”。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一路上为了粮食互相劫杀,加上又碰上饥荒、疫症,真正可以回到故土的不过十之一二,可以说变相造成了数百万胡人死亡。羌族、氐族大量回到陇西,匈奴人则返回蒙古,有的胡人部落甚至不远千里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