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生,纵身跃上窗台,一拳将窗户玻璃击得粉碎,两手用力一掰,把窗户上的小钢筋拉弯,然后一跃而入。紧接着,又有四五个同学爬了进去。
匡互生等迅速将笨重的大门打开,如鲫如鳞的群众一拥而入。
入宅前已传说,被当时的人们称做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正在曹家开会。人们涌入内宅搜寻,只碰见了到曹家做客的章宗祥。人群把怒火都发到了章宗祥身上,将其痛打一顿。
这时,担任游行大会主.席的段锡朋所发现,匡互生取出预先携带的火柴,将屋内易燃的帐子、挂画、信件集中起来,准备点火。
他急忙阻止匡互生说:“我负不了责任。”
匡互生回答:“谁要你负责,你也确实负不了责任!”说着,已经把火点燃。
这便是著名的五四运动中的“火烧赵家楼”。
匡互生(1891年11月1日—1933年4月22日),字人俊,号务逊,又号日休,湖南邵阳东乡长沙村人。
这个来自清末民初革新风气最为硬朗的省份之一湖南省的学子,辛亥革命时,在长沙邵阳省中学读书的他,曾跟随长沙革命军攻打巡抚衙门。在参加游行的前一天晚上,与相知好友月下密谈,决计为国牺牲,写好遗书,将后事托嘱友人,说:“我死后,要家人知道。我为救国而生,为抗敌而死,虽死无怨。”这个时候的他,应该是有备而来,是打定主意,干件惊世骇俗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第18章 进退在一念之间 (第2/2页)
眼见赵家楼大火骤起,傅斯年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此时,他冷静地做了件聪明事,“把他一本日记簿,上面写着许多代表名氏,往火里一丢,马上烧掉了。”这个举动对学生代表起到了保护作用。
果然,这场火引来了滔天大祸。学生们火烧赵家楼的同时,北洋政府就采取了行动,在现场抓了三十二名学生,其中大部分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包括段锡朋、傅斯岩、许德珩、杨振声、江绍源、易克嶷等活跃分子都被北洋政府投入了监狱。其中傅斯岩是傅斯民正读北大预科的弟弟。
避风头的傅斯年没有马上回北大,而是当晚才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