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不为人注意的角落。
这么大的地方不好找,李济想起了网球与方格探方。一个网球在一大片草地中不见了,谁也不知道它藏身何处。好几个找球的人在草地上来回搜寻,就是找不到网球的踪影。最后有个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在草地上按一定尺寸划出若干方格,然后逐个方格依次寻找。结果,网球找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第67章 中央研究院“杀人”事件 (第2/2页)
这也就是李济前些年在山东城子崖遗址发掘中采用的“方格网式普探法”,后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考古界普遍遵循的科学发掘方法。
想到这里李济有主意了。他真诚地向对方建议道:“你们以前的方法容易有漏洞,大家看是不是这样,先把板栗坳分成几大块,你们十几个人分成几个小组,从南往北,一块一块,一个院子一个院子地搜索,哪怕是草丛中的一块石头、一根木头,也要细心地晃一晃,摇一摇,搬一搬,探一探,看有无异常。如此走下来,效果可能会不一样。”
对方听罢,觉得合乎情理,便按照李济的说法行动起来。大约过了三个小时,丢失的小孩找到了。
丢失的孩子找到了,可事情却还没完,这里又传出谣言:“研究院的人把小孩抓了放到桶里待煮吃,后被发现未吃得成”。
原来是当地一些受谣言蛊惑的无业游民、地痞流氓及部分工商失业者,联合不明真相的乡民,正在设法对付这些“下江人”,想把这些人从李庄赶出去。
此后乡民见到研究院、同济大学等机构的人员,马上躲开。倘有人路过史语所驻地板栗坳、社会所驻地门官田、中国营造学社驻地上坝月亮田,或李庄镇内同济大学所在的几个学院,宁可绕行,不予接近。
与此同时,在李庄镇经营柴米油盐酱醋等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商贩,见“下江人”前来购买,无论对方出价高低,坚决不卖,弄得“下江人”尴尬疑惑又无可奈何。
就在大家不知怎么办好的时候,又一件奇特诡谲的事发生了。
这天晚上,板栗坳牌坊头戏楼院对面山上一座草屋突然着火,史语所人员见状,忙提了水桶脸盆,盛水前往扑救。就在这时,山顶突然传来了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