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寄钱。
抗战结束那年,他在李庄过世。有说他是饿死的,有说他是死于病,虽然得的不是不治之症,但因为无药而得不到治疗。总之根本的原因在于物质匮乏。
人们常说缺医少药,其实这时候的李庄还真不缺医,同济大学医学院在这里,能缺医生吗?少的是药,而且几乎是没有。花钱买不到,更别说也没有钱。
在史语所刚刚抵达李庄不久,就在驻地建起了一个小型医务室,可这样一个建在山坳里的医务室很快便形同虚设。医疗室没有药,也没有设备,一有病,只能叫患者喝开水,所以他们那些医生就被人家称为是“开水医生”。
在医疗过度的年代,人们常说,很多病是不用吃药的。比如感冒,不吃药也很快能好。但有些病,不吃对症的药就会死人。
1940年,李济年仅14岁的小女儿突然患病,因得不到药物治疗在昆明病逝。两年后,他的大女儿又在李庄一病不起。由于没有对症的药品而离世,年仅17岁。
有一篇文章这样的写林徽因:
林徽因,民国集智慧和美丽于一身的奇女子,她是民国一道异样的风景,她是落入凡间的精灵。林徽因不但写出了好诗歌、好文章,还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一首精彩绝伦的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第70章 艰难和困苦 (第2/2页)
许多人爱上林徽因,爱的不仅是她的才情,不只是她的成就,还她优雅的气韵,骨子里的坚定,以及在任何境况下都可以让生命苍翠葱茏的美好。
她是个一直活在人间四月天的女子,生也灿烂,死也从容。
林徽因的美不仅是外在之美,关键有内在之美,漂亮而优雅,美丽而端庄。
单纯的外在之美,也许可以让人眼睛一亮,但无法打动人心。
打动人心的,是骨子里的美。
骨子里的美,它透露出来的就不是艳丽了,而是比艳丽更精致、更持久的美,这种美来源于内心,与外表的美丽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超越寻常的美丽,摄人心魂,动人心魄。
林徽因的完美在于恰到好处的外貌,在于纯净高雅的气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