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后的第三日1943年5月18日止。5月18日芮写下日志的最后一句:“与王(古宋县府科长)同至街上吃面,盖今日乃余之四十五生日也。”
芮逸夫在这约半年的调查采访中,在乡间勤于学习及记录苗语,采访及观察苗民婚丧礼仪,记录当地人的经济生活与老.习俗。在城镇中则与当地军政首长、县府职员应酬,到处为人照相、冲洗照片以广结人缘。
他在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十日的日记中写道:
“七时半起,八时许早餐,购皮鞋一双(价200元)而返。十一时与胡同至县府拜访何本初县长,谈西南两乡(一、三两区)苗情颇详。并为余等建议路线;由后山堡,枧槽沟,分水岭,双河场(在云南威信),再返分水岭,而至黄泥嘴、清水河,至大坝。后赴宴之主客陆续而到(叙永党政机关法团士绅请客)。第廿四师廖师长、唐团长、徐团长亦先后到,此外尚有岳县议长(年已六十七,曾任蔡松坡将军之秘书)、李参议员铁夫、卫生院何院长、县党部郑书记长等。一时许入席,共四桌,廖师长中席首座,余左席首座,同席有李参(议)员、何校长、何院长、李副县议长等。二时半席散,摄影两帧辞出。与何校长同至省高中讲中华民族之意义,胡讲种族平等之意义。五时毕,曹教员邀往晚餐后,即辞别返寓。何海德教育科长来谈苗教育颇久,袁亦来约明日偕人来谈苗情云。十时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第72章 芮逸夫与胡庆钧的苗族调察 (第2/2页)
而在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的日记中,则记载了两人至县中对全校两百余学生演讲。
芮逸夫讲“谈求学”,胡庆钧讲“中华民族的出路”。
芮逸夫在调查中,很注重结交有心于地方文化教育与社会建设的本土知识分子。他在川南各苗乡结识韩介休(震东乡)、罗文才(枧槽)、罗承瑄、马俊良(海坝)、马俊森(海坝)、杨德明(海坝)、古元生(马家屯)等人,并得到他们很多协助。
芮逸夫的田野日志记载,韩介休于1941年筹组“叙蔺边民文化促.进.会”,1942年创办边民学校8所,至芮来访之时已建有12所学校。马俊良、马俊森、杨德明等,都是边民小学的老师,他们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