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对立”的直观表现就是心绪的底色。那种由抓取本能引发的无意识、无从消解的情绪——对已获得的种种因仍不能满足那些幽灵的胃口而产生的不满;对想要得到的种种因不能得到而产生的难耐与怨恨;对近在眼前,看似触手可及,却又若即若离的种种诱惑产生的痴迷向往以及由此而来对错失的恐惧…——凡此种种,构成了以往生活中最基本的情绪底色。
只在眼下这略微脱离的状态才第一次有可能看到它的面目。
过去,它作为精神的根本底色,是一种不可能被观察到的对象——那时它根本不可能成为“对象”,即便睡梦中它也不会暂歇。
这底色除了让人生活在莫名紧张和被驱使状态下似乎别无他用,可它又是人别无选择的唯一…
直到现在,当有另一种底色隐约浮现,它才第一次能被看到。
随即,莫名紧张和被驱使状态似乎也不治而愈,于是,不再执拗的心神向一切心念打开…
哎?
上学时候不是学过“反作用力”嘛?
现在这种状态下做“反作用力”试验再合适不过了。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