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读杜甫的这首诗,根本感受不到什么,而此时这二句诗是多么地发人深省,让人震撼。只有亲身感受,才有切身体会,不知不觉中吟道:“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第十四章 诗会百态(二) (第2/2页)
李秉彝一愣道:“子俊老弟,为何如此伤感。”
李钧拿眼白了一眼李秉彝道:“还看不出,这位子俊老弟是想着城外千万黎民百姓啊。”
章子俊这才醒悟道:“三位贤兄,是小子唐突了,只是有感而发,不觉中就想吟一句杜甫的这首五言句,难道各位就没感悟出点什么吗?”
很明显,此三位有点后知后觉,章子俊也不怪,因为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人,而自己显然是矫情了。
最后杨守成轻拍桌子道:“子俊贤弟有此用心,我等佩服,也是我等不如也,看到此时此景能联想到城外万千黎民,有此用心,当敬贤弟一杯。”
看的出来杨守成做人圆滑,善于观察。李钧精明,聪慧过人,李秉彝看似老实,其实也是一种精明。
同饮一杯后,李秉彝开口道:“看子俊贤弟年岁弱冠,为何能有如此机会来此诗会,想每年的海棠诗会遍请当代有名的大儒,当朝几大学士前来,让我等在京候考的生员翘首亦望,可在众多大儒跟前混一脸熟尔。”
李钧接口又道:“德叟兄(李秉彝字),我等是为了提高学业,才想多结识当代文人雅士,决没有趋炎附势之意,子俊贤弟别想叉了。”
李秉彝道:“对,然也。”
章子俊懂他们的意思,眼前这三位就是想出来玩,又不想让人误为结帮成派,又想结识文人大儒,又不想让人觉得低三下四,哎,所有人文的通病。主要还是脸面,内心里胸有千万文章,眼里全是谁也不服谁。可面对前程,过份清高,得不到俗人追棒,只有孤芳自赏了,这世上有几人甘愿如此不慕名利,不为斗米折腰的,其结果都是很惨,所以这种高端大气上档次诗会实在太吸引人。
章子俊越是说,不知为何此等诗会自己能收到相邀,的确不知原因,在杨守成看来越神秘,越想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