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对于像于谦这样对大明力挽狂澜的人,没有得到爵位,此时的章子俊已经获得了一个伯爵,如要最进一步,就是侯了,在明朝对待获得爵位封号的功臣并不多,明朝在武将功臣的封赏有其独特的规定,明初时期封了七十九位军功侯爵,其中代表是陆仲亨,耿秉文等人。这些人可是开国元勋。
比如接下去中兴之功的张居正,在生前官至内阁首辅,晚年被授予了太师封号。也没有获得过爵位。
又比如到了晚明时期,孙承宗在辽东防务上有独特的见解,又是皇帝的老师,当过兵部尚书,辽东督师,东阁大学士。他率领军队稳固了关宁锦防线,收复了四百多里失地,同时在边境屯田,遏制后金的攻势。活着时获得的最高职位就是东阁大学士,死后被南明朝廷追授太师封号,也没有获得爵位。
另一位大名鼎鼎的王阳明,平定朱宸濠叛乱后,只获得了伯爵称号,被赐予新建伯。
可见明朝爵位的发放特别吝啬,按章子俊的功绩理应封赏加一等为侯爵了。可是自永乐后明朝还没有一个外臣能封侯的,更别说能封王了,“勋戚大臣无生封王者唯赠典则有之”,也就是功勋外戚大臣生无封王者,只有去世后追赠为王者,也被称为民王。所以民王既不是宗室亲郡王,也不同于化外朝贡的藩国藩王,而是一种明朝对功臣异姓封王制度。是在明朝的“公侯伯”功臣外戚爵位的基础上对功臣外戚去世后追赠最高的名誉爵位。
是追赠才有的待遇,而且目前章子俊连侯爵都不是,只是一个伯爵的称号。面对章子俊这样的功绩,只能在职务上提升一级,所以朱佑樘思前想后,才下旨给予章子俊一个封赏。
公元一四九八年,弘治十一年,鞑靼北部酋长亦卜剌因入河套住牧,小王子及火筛居贺兰山后,与亦卜剌因相倚,势日强,屡屡出兵西扰甘肃、宁夏,东犯宣大以至辽东,边患日盛。不想被平安伯私募三万余兵击溃,收复东胜城后,又击溃郝日烈颜收复了整个内套地区,亦卜剌因失兵无力再攻,退居外套地区,而小王子及火筛部东犯宣大以至辽东,被明皇诏令王越起原官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军务。剩胜分兵三路袭小王子,斩获数十人,并追至柳沟(甘肃平罗西北),获鸵马牛羊器仗数千。复封陕巴为忠顺王。
关于这一点,章子俊很明白是朝廷拣便宜,也不想去夺什么功劳,你说是朝廷打败了入河套的七万鞑靼也行,反正也不想去抢功,这样的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