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不烂之舌忽悠下,卖了出去。
临走时,余天也没要鸭蛋。
只是含糊地问了问大姐家的村子在哪儿,便各自分开。
把大盆放上板车,余天点了点手里的毛票。
三十多斤小鲫鱼,总共卖出十三块零八毛。
他看着向初升的太阳,满意地笑了笑,如释重负。
但这只是开始。
他攥紧拳头,暗自发誓,从今天开始,每天都要让自己的妻儿,过上最好的日子。
收拾一阵,拉着板车,前往一里外供销社。
.......
八十年代的供销社,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超市。
里面的东西琳琅满目,要啥有啥。
但是想买一些特殊的东西,必须要用粮票。
比如说细粮,猪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第4章 猪肉烧饼 (第2/2页)
没有粮票的话,价格会高出许多。
农村人一般吃不起细粮。
红薯土豆这种粗粮,才是农民最大的日常消耗品。
搭眼看去。
凡是拎着细粮走出供销社的人,几乎都是城里的职工,只有吃公家饭的,才有资格享受得起细粮。
余天把板车放在门口。
推门进去,先打量了一眼挂在墙上的价目表。
米面的价格,都在一毛二三一斤。
当然,这是有粮票的情况下。
如果直接拿钱买的话,还要再各自加上五六分钱才行。
摸摸兜,这次走得急,没带粮票。
家里倒是存了不少,以后用也来得及,而且肯定不够用。
余天走到米面窗口前,攥着毛票。
“五斤大米,五斤白面,谢了!”
客气说了一句,算了账,一共花销一块二。
货物称好,余天这才发现,自己没带袋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