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历种种,孟水芸和贺子谦终于取得日军的信任,成为日军在上海怀柔政策的执行者。每日里,孟水芸,这个上海非租界华人商会主席游走在上海大大小小的商号,公司,工厂间,面见一个又一个中国商人。
有人唾弃,有人谩骂,有人闭门不见。但这丝毫阻止不了孟水芸积极地游走。在孟水芸的努力下,一些立场不坚定的中国商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商铺不受日军打砸,为了能通过日军的海上封锁,与外界进行正常的海上贸易,不得不同意了日军的“怀柔政策”。
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在孟水芸游说下放弃了抵制,投向日本势力,饶菊生,杜月笙,金鸿翔等爱国商人纷纷扼腕痛惜,痛惜孟水芸走上叛国的道路。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8月,又发动进攻上海的八一三事变。杜月笙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任主席团成员,兼筹募委员会主任。他参与劳军活动,筹集大量物资,送到抗敌后援会。他弄到一些军中急需的通讯器材、装甲保险车送给中共将领。他应八路军驻沪代表潘汉年的要求,将从外国进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赠送给八路军使用。
十一月的一个下午,秋阳带着难以掩饰的寒意,斜斜地照射在杜公馆满地的银杏树树叶上。
“老板,孟女士已经在门外等候多时了。”老管家朝杜月笙恭敬地说道。
杜月笙坐在沙发上看着家仆们手忙脚乱地将贵重物品装在一个个皮箱里,缓缓地说道“要走了,就见上一见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