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遍,但没找到诸葛亮的名字。
念及诸葛亮的年纪,他释然地笑了笑,放下了试卷:我可真是想太多,毕竟对方还只是个十岁的孩童呢。演义本身就夸张得多。更何况现在的小诸葛还是小学生的年级,总不至于在吏治上比快五十的程立还看得通透清楚吧?
不过刘协对诸葛亮的好奇心被挑了起来,于是吩咐身边的小黄门:让布衣卫去暗地里打听下诸葛亮的学业。若是论做肱股之臣,诸葛亮可比司马懿合适多了,还是多关注着些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布衣卫领命而去,先是去学堂里暗暗观察,却发现那叫诸葛亮的童子上课时一点都不勤奋,要么托着腮对着窗外发呆,要么趁坐在后排暗暗打瞌睡。这一到下课,这小童就精神了起来,把书本随手往桌洞里一塞,神采奕奕就往外走。出了门学,诸葛亮连蹦带跳地去了洛阳第一木工厂。布衣卫出示了身上的腰牌,也跟着走了进去。
对于两日后布衣卫呈递上来的关于诸葛亮的所有情报,刘协颇感意外,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你说他被张巧手看中,已经被其收做学徒了?
布衣卫见陛下闲适的坐姿都改变了,心下倒有些称奇:陛下可是听闻谋逆军情眼睛都不带一眨的,为何对这则消息如此动容?
正是,回禀陛下,这诸葛小童在木工上十分有天分,当日他揭了张厂长张贴的赏金榜,提出了改进曲辕梨的新思路,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不仅如此,他还做出来了一种新式的小弩,改变了大家一直以来的一弓一箭想法。这小弩能够连续发射箭矢,节约了抽箭另行瞄准的时间,实在是妙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