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竟在他看来,书都是圣贤之言。
涉及到圣贤之道。
不是随便哪个人可以轻易书写的。
但是现在,随着朝廷那边风向的变化。
他的眼界也被打开了。
话说,如果不是自己之前的时候,写了介绍海外的一些情况文章。
被陛下等人看到了。
就不会有自己的今天。
再看看陛下等人,对于海外的重视。
他就越发的觉得,自己非常有必要多弄一些海外见闻。
将之给记录下来。
要尽量写的详细,准确。
这样的话,在接下来对大明这边而言,肯定会有很大的好处。
海图也同样要做的无比的详尽。
尽量把从哪里走,哪里有暗礁,哪里可以补充水源,食物等,都给标注清楚。
这样的话,后人再走这条线路的时候。
就会变得安全的多。
而且受到传统的思维影响。
他在记录这些事情时,也是一如既往的惜字如金。
能用一个字来描述的,就尽量不用两个字。
但是,见到了兴国侯侯韩驸马,这个神奇的人物之后。
韩驸马却对他进行了一些提点和要求。
说在记录这些事情时,没有必要惜字如金。
这些记录,最为重要的就是详尽,准确。
只要能够记录的准确,哪怕是多用上一些词句来描述都无所谓。
文学性这些,先放在后面去。
最为重要的是准确性……
也是因此,他这个时候再记录这些时,笔墨用的就比之前更多了。
也写得更为详尽。
而汪大渊还不仅仅只是,记录他自己的见闻。
同时,还会询问同行的郑和。以及其余人员的一些见闻。
对一些东西的理解感悟,等诸多东西也给一并整理出来,记录。
郑和看着白发苍苍,依旧非常努力的汪大渊,心里面升起了浓浓的敬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