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头,只要五姨娘不触犯到老太爷的逆鳞,就算招惹老人家不悦,能保,还是会保住她的。
#
有谈陪房这个小插曲,蕙娘在小书房里就呆得久了一点,出门的时候天都有几分黑了,屋檐底下还有数位管事正耐心等候。见蕙娘出来,他们这才鱼贯进了里屋预备回事,还有人献殷勤,“奴才领姑娘出去?”
“不必了。”蕙娘笑着摆了摆手——自雨堂里专管着她出门抬轿的一位老嬷嬷,已经被唤进了院子里,为她打起了灯笼。
暮春时分,院内暖房开了窗子透气,风里也带上了花香,蕙娘走了几步,忽然瞧见院内一丛峨眉春蕙居然开了花,她不禁停下脚步,踱过去细看,口中还和那老嬷嬷笑道,“今年算开得早了,从前年年都在四月开花,性子慢着呢——”
话刚说到一半,她又怔了一怔,视线还粘在盆边,过了一会,才慢慢地抬起眼来。
焦勋便正站在花木之间,这一处恰好有一盆大叶花木,如非那双青缎官靴无意间闯入蕙娘视野,她几乎没有意识到他竟也在院中。
想必是从蕙娘的反应里,他已知道自己被察觉了,焦勋轻声解释,“明日就要回乡了,奉老太爷召见,也是来辞行的。”
他没叫她姑娘,也没有行礼,似乎是仗着自己的身形被花木遮掩,老人家看不分明,脸上的神色,竟十分复杂,似乎大有文章在。
蕙娘的视线又不禁往那丛峨眉春蕙上沉了下去。
这一丛蕙兰虽然亭亭玉立、淡雅出尘,但花种不甚名贵,如非暗合了她的名字,小书房里是没有它的容身地的。当时到手也是巧,她陪父亲去潭柘寺疗养,在僧房前看着方丈亲手植兰,看得兴致盎然,打从心底喜欢,却又不愿出口讨要。还是焦勋走来,笑着对老住持说,“这是峨眉春蕙吧?倒是恰巧合了我们家姑娘的名字!”
老和尚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秋天就送了花苗来,连老太爷都笑了,“既然是你要来的,那就种在自雨堂里吧?”
小蕙娘却要把它种在祖父院子里,她亲自拿了小铲子,焦勋拎着花苗,两个人头碰头掘着土,那时候她才刚十岁,焦勋却已是十五六岁的少年郎了。她挖了几铲子,便抬头去看焦勋。
焦勋也正好看着她,在萧瑟的秋风里,他眼中的笑意更显得暖,蕙娘鬓边有一丝发被秋风吹起来,拂过了他白玉一样的容脸……
两个人的眼神撞到一块,小蕙娘又垂下头去,她拿起铲子,有一下没一下地戳着土,轻轻地问,“傻子,知道为什么把它种在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