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陈平如愿皈依,头前几月还会往家里捎去几封画着图的家书。可随着天长日久,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竟连口信也听不见一个了。
陈李氏提心吊胆了好些时日,终于鼓起勇气找上了枯荣道。
和尚也是在那时第一次听闻她的遭遇。枯荣道上下不愿沾染这样麻烦的因果,往后的三年里,他便只身一人遍履九州、探听消息,可惜始终是广种薄收。到最后,连陈李氏也放弃了渺茫的希望撒手人寰,他仍然不肯轻易作罢。
“所幸吾佛垂怜,还真叫小僧找到些有趣的东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说着,将从芥子袋里摸出的舆图铺在两人中间,边用手指圈圈点点,边继续说道:“这是檀教曾停留过的几个地方,道友可看出什么了?”
于霁的视线跟随他的指尖游移在几座城池间。鹿台岗、临夏、河池、广济,他的九州地理学得不错,认出这都是些“其貌不扬”的小地方,除了穷,似乎挑不出什么格外扎眼的共性。
于霁本能地感觉到这之中一定藏着什么自己并不了解的内情,可芳衡一个字也不曾透露,能答疑解惑的系统又因故旷工。只好顶着身上若有似无的打量——天知道一个蒙着眼睛的人是怎么“打量”的,硬着头皮接话道:“伏魔阵。”
如果说檀教挑选布道地点的标准是蓬户瓮牖、甑尘釜鱼,那么溪山镇显然连参选的机会也不会有——它坐落在云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