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倜闻言摇了摇头,淡然道:“本王不喜武,本王从来都自认文采飞扬,不好武功。”
“燕王居然不好武,自认文采飞扬?”元小仙微笑道:“燕王果然言语诡谲,不能使人相信。”
耶律洪基露出一副感兴趣模样:“赵使者自诩文才,比之苏使者如何?”
苏轼这时在后面一脸发懵,心想虽然辽帝贪心汉文汉统,此刻不免投其所好,但燕王你也不好这般吹嘘自己吧?
满朝上下谁不知道你不读书,只好舞抢弄棒,就算在辽国要隐藏我大宋威武,不叫对方忌惮,可这般胡乱说话,万一辽帝来了兴趣,也开个文会诗会,岂不露馅?商谈之事必将告吹。
“与苏使者相比…”赵倜看了一眼身后苏轼,苏轼文坛名声可谓广播天下,不但于大宋响亮,诗词也多传与外邦,尤其大理辽国等地,都有诗集分发。
苏轼头皮发麻,不知该如何回答,可既然赵倜都说出口,也不好揭穿对方根本不读书的事情,只好顺着说道:“这个…燕王文才实不下我。”
耶律洪基闻言,浓眉稍稍扬起:“赵使者的才华居然不下苏使者?这可叫朕未及想到,苏使者在我大辽名气极响,那水调歌头、念奴娇等词,被广为传唱。”
苏轼咬牙道:“外臣惭愧,燕王之才确实极高,在我朝上民间也多为人称颂。”
他暗自琢磨,就怕耶律洪基心血来潮回上京聚开诗会,等出帐定要找赵倜商议,将自己压箱底还没传出去的几首词与小文给他,让他背下来做不时之需,但这也不算稳妥,若是遇见指定的题目又该如何是好?心中一时纠结无比。
“好。”耶律洪基满意地点点头:“待回返上京,定与二位使者谈论此道,至于国书所言之事,待朕思量一番再说。”
赵倜道:“外臣等待便是。”
耶律洪基道:“本来今早要出去围狩,但占卜时辰不佳,便推至下午,三位使者出去用些饮食,午后与朕一同前往草原狩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