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实物则为7个漆鼎,说明遣策所记为大祭时实用礼器,只用于祭祀,不随葬。
随葬鼎反映了墓主人的等级身份,体现了汉初明器制度。
这说明汉代在承传先秦礼制的同时,出现了变异。
到汉武帝以后,漆器品类上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汉后期墓葬根本不见漆鼎。
汉初漆器组合,也仍有一定礼教含义。
如漆匜、盘同出,说明完全继承了先秦沃盥之礼。
《仪礼》各篇均有设洗、沃盥、祭祀等礼,进行沃盥是一项重要礼节。
自上浇水器是匜,下面接水器为盘。
所以先秦墓葬中盘、匜常成套出土。
马王堆1号汉墓东边厢和北边厢,共出土了2件漆匜。
东边厢也出土了平盘2件,北边厢出土了漆盘。
沅陵侯汉墓中的漆盘、漆匜同出,说明至少在汉初仍沿用先秦沃盥之礼。
西汉后期对此种盥洗方式加以简化,匜、盘并不同出。
如西汉后期泉陵侯墓只出漆盘,不出漆匜。
再如先秦贵族墓葬,常见几杖。
通常是凭几设于座侧以凭倚身体,杖为依托人身之物。
这二物皆为礼器,故《三礼》中常“几杖”连文。
《礼记·曲礼》:“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
马王堆1号墓北边厢几杖同出,望城坡1号汉墓、陡壁山1号汉墓几杖同出。
说明汉初墓中几杖同出的情形,确是继承了先秦遗制。
而在西汉后期墓葬中,已再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